論教育解釋學的科學旨歸
本文關鍵詞:論教育解釋學的科學旨歸 出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育解釋學是以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解釋-理解為對象的解釋學。教育解釋學的科學旨歸,就是建構真實、全面、系統(tǒng)地揭示教學中的解釋-理解的教育解釋學。這個旨歸包含著規(guī)定研究、結構研究、教育目的研究三大宏觀領域和人的發(fā)展應然趨勢研究、教材研究、過程研究、品質研究、價值研究、發(fā)展研究等六個重要維度。通過對解釋-理解的全面研究,形成所創(chuàng)教育解釋學的全面性的研究品質。
[Abstract]: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is a science of interactive interpreting as the object of hermeneutics. 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of the scientific aim, is to construct a real,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teaching to reveal interpreting educational hermeneutics. This purpose contains provisions of research, struc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ree macro areas and the textbook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quality research, value, six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nterpre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of hermeneutics.
【作者單位】: 濟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濟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鄧友超博士在《教育解釋學論綱》[1]一文中提出了創(chuàng)建教育解釋學的動議,意義重大。它既有創(chuàng)建新“學”的重要的學術開拓價值,又有幫助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價值。教育解釋學是以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解釋-理解為對象的解釋學。要創(chuàng)建教育解釋學,首先宜明確其科學旨歸。教育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蘇富忠;人性研究的方法論思考[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2 蘇富忠;論知性真理及其檢驗標準[J];東岳論叢;2002年01期
3 鄧友超;;教育解釋學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23期
4 蘇富忠;技術的利行文化觀[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蘇富忠;文化的人為性具體存在觀[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富忠;論具體思維——自然語言基本思維方式系列研究之三[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2 段志超;;政治技術的出場路徑及基本點[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3 蘇富忠;科學精神的認識維時代精神觀[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蘇富忠;;哲學作為學——葉秀山先生《哲學作為哲學》拜讀札記[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蘇富忠;經濟的價值性社會行為觀[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濟南市行政學院濟南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侯懷銀;王霞;;五年來中國教育基本理論發(fā)展之路[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年03期
7 李寶祿;;體育教育中人本問題的相關討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劉菲;;從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論來解讀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J];文教資料;2011年22期
9 曾麗紅;李森;;現象學在教學中的運用——優(yōu)秀教師教學案例透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09期
10 羅健;沈一兵;;近年來國內人性問題研究綜述[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贊梅;;淺議新時期文學論爭中的人性理論[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樹培;珍視不可測量之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馮茁;論教育場域中的對話[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清霞;解釋學視野下課堂教學過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沈文敏;師生對話的解釋學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季平;技術是一種文化[D];內蒙古大學;2007年
4 顧琳;“建構主義熱”的冷思考[D];蘇州大學;2008年
5 薛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人性探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6 張輝;試論人性的兩極張力結構[D];中南大學;2007年
7 宋麗萍;論教學理解——本體論視角[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東濟;馬克思實踐真理觀與海德格爾存在真理觀之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志;真理符合論的歷史與理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2 蘇富忠;人性研究的方法論思考[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蘇富忠;投射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4 蘇富忠;思維分類體系概論[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5 蘇富忠;論經驗思維——自然語言基本思維方式系列研究之一[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6 蘇富忠;論抽象思維——自然語言基本思維方式系列研究之二[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7 蘇富忠;論具體思維——自然語言基本思維方式系列研究之三[J];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8 黃藝農;科學美的實在性[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9 蘇富忠;從思維看哲學[J];齊魯學刊;1995年05期
10 陳志耕,楊亞佳,王宏偉;社會科學體系縱向結構的理論與實踐[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楚廷;再論素質教育的基本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03期
2 彭良兵;;教育與個體生命的理解[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5期
3 林學俊;;何必一定要人理解[J];初中生;2002年Z6期
4 黃學貴;理解的基本原則[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5 趙偉;英語聽力訓練方法探索[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張群;西方人對文化的理解[J];江漢論壇;2000年12期
7 郝元萍;英漢筆譯中如何準確地理解英文[J];德州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劉素芳;專有名詞和閱讀理解[J];青海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9 鐘永輝;;一些易望文生義的成語[J];作文成功之路(小學版);2007年01期
10 朱慶寶;全面理解新世紀農村工作的指導方針[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莊桃燕;;淺析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2 杜世回;;理解和應用地基承載力的若干問題[A];中國鐵道學會工程地質與路基專業(yè)委員會第21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建美;;中專學校數字圖書館建設初探[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黃丹丹;;圖式理論與外語閱讀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永亮;劉煒;;對《自動分檢衡器》國際建議的理解[A];江蘇省計量測試學術論文集(2010)[C];2010年
6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胡仁鎖;;對《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條款的理解和修改意見[A];中國航海學會海洋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1995—1997)[C];1995年
8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韋恩霞;;等待[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董邦俊;;社區(qū)矯正問題初探[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如何理解西方的 “利益相關者財務”[N];中國稅務報;2002年
2 記者 李衛(wèi)中;重在理解 貴在落實[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3 杜非;理解建筑的世界[N];中國文化報;2002年
4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研究員 趙子平 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萬澤剛;如何理解“三個代表”與“三講”教育的關系[N];科技日報;2000年
5 曉;別把“積極”理解錯[N];中國財經報;2000年
6 任小林;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上)[N];中國冶金報;2000年
7 任小林;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下)[N];中國冶金報;2000年
8 許定雄;對“三個代表”思想內涵的理解[N];中國石油報;2000年
9 記者 胡嘉莉 通訊員 孫華茂;創(chuàng)維言稱理解[N];中華工商時報;2000年
10 成尚榮;做了就理解了![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謝登斌;當代美國課程話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光明;數學教學效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曹海東;朱熹經典解釋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麗琴;道之文[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孫玉良;歷史、理解與真理[D];復旦大學;2008年
7 蘇貴民;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李渺;教師的理性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范曉峰;音樂理解現象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10 梅景輝;生存與理解[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丹;初中學生對函數概念理解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浩;走向理解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黃小燕;初中學生對函數概念理解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王繼雄;對高教05版《學校體育學》呈現現象的理解[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5 沙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柳福提;中學生對分子運動論理解的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芳;“存在”的真理與“理解”的真理[D];安徽大學;2005年
8 張琳;互動教學法指導英語聽力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姚美雄;統(tǒng)計圖理解的語義加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姜晶;初中生數學學習中語言障礙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789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37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