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2 06:07
本文關鍵詞: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甚至主導者,他的培養(yǎng)方式、課程設置和總體質量等等,直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和同期整體教育改革的效果。二戰(zhàn)后,教師教育在世界范圍內(nèi)被普遍關注,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后興起的“教師專業(yè)化”運動,已成為當前教育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以美國為例,通過對美國20世紀50——70年代兩次教師教育改革的介紹與分析,來揭示教師教育所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教師教育所必須解決的基本矛盾,以及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的關系等。同時結合美國這段時期教師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失敗,以及我國自身國情,對我國當前的教師教育提出一些建議。 本文由緒論和正文組成,,正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紹和分析美國20世紀50、6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的情況。首先介紹美國教師教育的產(chǎn)生與形成,即美國二戰(zhàn)前的教師教育發(fā)展情況。其次分析這段時期改革的背景,探討改革的外在需求與內(nèi)在動力等。最后闡述改革的過程,并對其效果作簡單評價。 第二章仍以改革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改革的過程及效果兩大部分對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教師教育改革進行研究。結合“生計教育運動”和“回歸基礎”等當時的基礎教育改革內(nèi)容,對這一時期“能力本位的教師教育”實施的過程及效果進行探討。 第三章主要從一般意義、潛在矛盾、與美國20世紀80年代后教師教育改革關系這三個角度對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所進行的兩次教師教育改革進行比較,以期能夠更加深刻和全面地認識這段時期的改革。 第四章對我國教師教育的現(xiàn)狀和所存在問題作深入分析,并在前三章研究的基礎上,討論美國20世紀50——70年代教師教育改革對我國當前教師教育的啟示。本文認為在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教師教育機構的調(diào)整、教師教育質量評測標準等方面,美國這段時期的改革均對我國當前教師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571.2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克軍;戰(zhàn)后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賈晉鋒;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思路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2 王美君;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美國教師教育課程改革[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燕飛;美國“能力本位”教師教育運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邊照艷;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教師教育改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137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2137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