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1:24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 近代 民眾 教育 思潮 研究


【摘要】: 民眾教育思潮是中國近代眾多教育思潮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它勃興于民國中后期,統(tǒng)一在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之下,提倡和鼓吹民眾教育,在全國蔚成了聲勢浩大的民眾教育運動,影響極大。在眾多教育流派及個人的共同努力下,民眾教育思潮準確地把握住了教育的發(fā)展脈搏,預示出了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從教育理論、教育制度及教育實踐層面,推動了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在當前,民眾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由于種種原因,民眾教育思潮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關(guān)注,這與它在近代蓬勃發(fā)展的史實足很不相稱的。本文根據(j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般原則,對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進行整體考察,探索其產(chǎn)生的背景及歷史動因,把握其發(fā)展脈絡,并從群體分析入手,對有代表性的各教育流派的民眾教育思想進行剖析,探尋民眾教育思潮的基本思想特點,揭示民眾教育思潮的實質(zhì),對其歷史地位和影響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藉此拓展對中國教育史的研究,并為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歷史的借鑒。 全文共包括七個部分: 緒言部分,簡介民眾教育思潮,界定民眾教育的概念,介紹學術(shù)界對民眾教育思潮的研究現(xiàn)狀,說明本文的研究意義、研究目的及方法。 上篇 “民眾教育思潮尋蹤”,包括兩章:第一章闡述了民眾教育思潮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民眾教育思潮的產(chǎn)生既是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趨勢使然;中國傳統(tǒng)的“教化”思想和清末出現(xiàn)的民眾教育思想,以及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新教育思想,為民眾教育思潮的產(chǎn)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源泉。第二章考察了民眾教育思潮的演進過程。從1912到1949年間,民眾教育思潮經(jīng)歷了一個由醞釀萌芽,形成發(fā)展,到轉(zhuǎn)型衰落的發(fā)展歷程,這一過程與當時社會的變遷相始終,貫穿著人們改造社會、復興民族的理想。 中篇 “民眾教育思潮各流派”,包括兩章:第三章分析了主流——民眾教育派的民眾教育思想體系。以俞慶棠、高陽、李蒸、陳禮江等為代表的民眾教育派是民眾教育思潮的主要倡導者,他們從民眾教育的內(nèi)涵、特征、目的、意義、內(nèi)容、實施、制度,及民眾教育人員的培養(yǎng)、民眾教育實驗的開展等方面,對民眾教育進行了全面研究和實踐,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民眾教育理論體系。第四章對支流——其他教育流派的民眾教育主張 進行了論述。民眾教育思潮的支流既有以蔣介石、鈕永建、吳稚暉等政府要人為代表的 政府派,以晏陽初為代表的平民教育派;也有以梁漱溪為代表的鄉(xiāng)村建設派,以陶行知、 張宗盼為代表的生活教育派,以黃炎培、江問漁為代表的職業(yè)教育派等,他們從各自的 視角出發(fā),對民眾教育的有關(guān)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構(gòu)成了另一股推動民眾教育思朝 的重要力量。在眾多教育流派中,以民眾教育派對民眾教育的理論探討最為深入,也最 有建樹,他們的理論體系是構(gòu)成民眾教育思想的主要部分,也是促進民眾教育思潮發(fā)展 的最有力的動力。 下篇“民眾教育思潮評價”,包括兩章:第五章剖析了民眾教育思潮的特點及實質(zhì). 民眾教育思潮的特點表現(xiàn)在它是全民教育思想,是終身教育思想,是以人生全部活動為 內(nèi)客的教育思想,是一種具有開放形式的教育思想,是以科學精神為指導的教育思想。 就其實質(zhì)來說,民眾教育思潮是一種以愛國知識分子為主體,,要求通過提高民眾素質(zhì)來 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進步教育思潮。民眾教育思潮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突出 地表現(xiàn)為它屬于教育救國的范疇,存在著理論與實踐、人文性與實用性的矛盾。第六章 揭示了民眾教育思潮的影響及啟示。民眾教育思潮對中國的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 的影響;它不僅帶來了教育觀念的更新,豐富了教育理論;推動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促 進了非正規(guī)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立專I刁學校,培養(yǎng)了民眾教育專業(yè)人才;而且促進了民眾素 質(zhì)的提高和民眾生活的改善。民眾教育思潮為我們今天的教育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啟示:人 的改造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革應同步進行;立足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堅待 以人文教育為主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教育必須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適應人民需要。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779.29
【目錄】:
  • 緒言10-15
  • 上篇 民眾教育思潮尋蹤15-50
  • 第一章 民眾教育思潮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15-29
  • 一、 民眾教育思潮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15-17
  • (一) 政治變革的推動15-16
  • (二) 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16
  • (三) 傳統(tǒng)教育積弊深重16-17
  • 二、 民眾教育思潮的思想淵源17-29
  • (一) 中國傳統(tǒng)的“教化”思想17-18
  • (二) 中國清末民眾教育思想18-21
  • (三) 西方民主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21-24
  • (四) 西方近代新教育思想24-29
  • 第二章 民眾教育思潮的演進29-50
  • 一、 醞釀萌芽期(1912——1925年)29-34
  • (一) 社會教育制度的確立29-30
  • (二) 通俗教育的提倡30-32
  • (三) 平民教育思想的盛行32-33
  • (四) 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思想33-34
  • 二、 形成發(fā)展期(1926——1937年)34-45
  • (一) “民眾教育”的提出34-37
  • (二) 建立民眾教育的思想園地:江蘇省立教育學院37-38
  • (三) 民眾教育理論體系的建立38-39
  • (四) 民眾教育運動的擴張39-44
  • (五) 民眾教育思潮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44-45
  • 三、 轉(zhuǎn)型衰落期(1938——1949年)45-50
  • (一) 抗戰(zhàn)教育思潮的興起45-47
  • (二) 民眾教育基地的衰落47-48
  • (三) 民眾教育的轉(zhuǎn)型48-50
  • 中篇 民眾教育思潮各流派50-113
  • 第三章 主流——民眾教育派的民眾教育思想體系50-89
  • 一、 民眾教育的內(nèi)涵50-59
  • (一) 民眾教育的定義、對象、特質(zhì)50-53
  • (二) 民眾教育與其他教育的異同53-57
  • (三) 民眾教育的理論基礎(chǔ)57-59
  • 二、 民眾教育的目的、目標59-62
  • (一) 民眾教育的目的、意義59-61
  • (二) 民眾教育的目標61-62
  • 三、 民眾教育的內(nèi)容62-70
  • (一) 語文教育63-64
  • (二) 生計教育64
  • (三) 政治教育64-65
  • (四) 健康教育65-66
  • (五) 家事教育66
  • (六) 社交教育66-67
  • (七) 休閑教育67-68
  • (八) 藝術(shù)教育68
  • (九) 科學教育68
  • (十) 精神教育68-70
  • 四、 民眾教育的實施70-80
  • (一) 民眾教育的實施原則70-72
  • (二) 民眾教育的實施手段、工具72-75
  • (三) 民眾教育的實施方式、機關(guān)75-80
  • 五、 民眾教育人員80-84
  • (一) 民眾教育人員的素質(zhì)81-82
  • (二) 民眾教育人員的培養(yǎng)82-84
  • 六、 民眾教育實驗84-86
  • 七、 民眾教育制度86-89
  • 第四章 支流——其他教育流派的民眾教育主張89-113
  • 一、 政府派的民眾教育主張89-93
  • (一) 重視民眾教育89-90
  • (二) 民眾教育是全民訓練90-91
  • (三) 民眾教育是“黨”領(lǐng)導下的教育91-92
  • (四) 民眾教育的實施92-93
  • 二、 平民教育派的民眾教育主張93-97
  • (一) 民眾教育是當急之務94-95
  • (二) 民眾教育的重點在鄉(xiāng)村95
  • (三) 從分析民眾生活缺點入手來定民眾教育內(nèi)容95-96
  • (四) 民眾教育的實施96-97
  • 三、 鄉(xiāng)村建設派的民眾教育主張97-104
  • (一) 民眾教育即鄉(xiāng)村建設97-100
  • (二) 建立社會本位的教育系統(tǒng)100-103
  • (三) 民眾教育應以人生行誼教育為基點103-104
  • 四、 生活教育派的民眾教育主張104-109
  • (一) 民眾教育與大眾教育:由對立到統(tǒng)一105-107
  • (二) 提倡戰(zhàn)時民眾教育107-108
  • (三) 民眾教育的實施108-109
  • 五、 職業(yè)教育派的民眾教育主張109-113
  • (一) 民眾教育的方針110-111
  • (二) 民眾職業(yè)指導111-113
  • 下篇 民眾教育思潮評價113-141
  • 第五章 民眾教育思潮的特點及實質(zhì)113-125
  • 一、 民眾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113-117
  • (一) 是全民教育思想113-114
  • (二) 是終身教育思想114-115
  • (三) 是以人生全部活動為內(nèi)容的教育思想115
  • (四) 是一種具有開放形式的教育思想115-116
  • (五) 是以科學精神為指導的教育思想116-117
  • 二、 民眾教育思潮的實質(zhì)117-120
  • (一) 以提高民眾素質(zhì)來實現(xiàn)民族復興117-118
  • (二) 以愛國知識分子為主體118-120
  • 三、 民眾教育思潮的歷史局限性120-125
  • (一) 屬于教育救國范疇120-122
  • (二) 理論與實踐的差異122-123
  • (三) 人文性與實用性的矛盾123-125
  • 第六章 民眾教育思潮的影響及啟示125-141
  • 一、 民眾教育思潮的影響125-133
  • (一) 帶來了教育觀念的更新,豐富了教育理論125-128
  • (二) 推動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促進了非正規(guī)教育的發(fā)展128-129
  • (三) 創(chuàng)立專門學校,培養(yǎng)了民眾教育專業(yè)人才129-131
  • (四) 促進了民眾素質(zhì)的提高和民眾生活的改善131-133
  • 二、 民眾教育思潮的啟示133-141
  • (一) 人的改造與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革應同步進行133-135
  • (二) 立足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135-137
  • (三) 堅持以人文教育為主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137-138
  • (四) 教育必須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適應人民需要138-141
  • 附錄一: 中國近代民眾教育思潮大事記141-146
  •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146-150
  • 后記150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才林;“作新民”、“喚起民眾”[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研;抗日戰(zhàn)爭時期四川省的社會教育[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鵬霞;知識分子“參與”鄉(xiāng)村社會[D];廈門大學;2007年

2 張鵬;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研究(1929-1937)[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彭星霖;高等學校與社會變遷[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470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8470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5c5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