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高等教育消費不平衡比較
本文關鍵詞:中美家庭高等教育消費不平衡比較
【摘要】:本文對中美兩國不同階層家庭收入情況、家庭高等教育消費狀況、高等教育成本在不同階層家庭的分擔和兩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進行了比較與分析。根據對國內8所高校的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家庭高等教育負擔自2000年以來有下降的趨勢,表現(xiàn)為高等教育學費和食宿費占家庭教育支出的比重下降。我國高等教育公平要解決的緊迫問題是盡快制定彈性學費政策,完善資助體系,保證貧困家庭的子女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中國 美國 高等教育 教育消費 比較
【基金】:2005年度浙江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教育消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N05GL04
【分類號】:G649.1;G78
【正文快照】: 本文通過比較中美兩國家庭教育成本分擔的實際情況和高等教育的資助情況,分析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消費所面臨的問題。家庭高等教育消費主要包括學費、食宿費,本文主要采用學費和食宿費來進行說明分析。一、中美兩國高等教育消費情況(一)美國高等教育消費成本分擔狀況1、美國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琦,孟繁華;中美高等教育學費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周保利;美國家庭高等教育費用的結構及特點[J];江蘇高教;2004年02期
3 黃曉慧;唐見兵;;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與補償[J];江淮論壇;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紅;陶艷梅;;農村家庭高等教育合理收費標準測定[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4期
2 吳開俊;范先佐;;高校學費依據教育培養(yǎng)成本收取的悖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蔡高堂;張小兵;;我國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對策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4 何智蘊;董乃涵;;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浙江家庭高等教育消費研究——基于與全國七省市的比較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吳開俊;;高校學費依據教育培養(yǎng)成本收取的悖論[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夏麗萍;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羅曉華;高等教育財政投資政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許琳;高等教育投資的國際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章茂山;中國民辦高校學費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游敏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喬卉;美國哈佛大學資金籌措方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紅艷;美國私立大學籌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丁會欣;中美民辦(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主體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杜麗雯;高等教育成本補償機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6年
5 陳紅;農村家庭高等教育支出費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6 文世英;基于博弈論下的國家助學貸款風險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7 韓曉明;高校貧困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鐘宇平,占盛麗;從公平視角看公立高校收費——成本回收理論在中國內地的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高鵬;;從個人消費儲蓄行為理論看2004年我國儲蓄存款負增長[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5年10期
3 郭海;20世紀9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經費的來源構成變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楊丹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支出配置[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曉雪;李化樹;唐小蘭;;中美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比較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2期
2 馬影;;美國高校吸引“非傳統(tǒng)學生”的措施及啟示[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3 鄧源;;淺析留學生教育對于美國的重要意義[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4 王茗純;;美國高校如何招收國際生[J];生活教育;2011年15期
5 李俊春;;基于中美比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研究[J];職業(yè)技術;2011年06期
6 王靜;;美國高校教育捐贈制度的成功對中國的啟示[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7期
7 范俊芳;;淺析美國高校籌資方式[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鄧宏寶;;美國大學生職業(yè)指導的基本特點及其啟示[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1年08期
9 閆瓊;李紅燕;謝曉風;;美國高校大學生學業(yè)規(guī)劃概述[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09期
10 付淑瓊;;美國高校教師學習與發(fā)展的路徑研究——以高校教師學習社區(qū)(FLC)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翠玲;;美國高校管理探析及其啟示[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方鵬;曲福田;;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經費籌措及中美差異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張雪;;美國高校農科本科課程體系的特點及啟示[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皮國萃;;從“專業(yè)”到“平衡”——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的發(fā)展趨向及其對中國的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王連森;李靜;曾斌;王秀成;;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多元文化關照[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杜曉利;;美國高等教育布局的特點與啟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7 康婷;;國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經驗與啟示[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8 牛道生;;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王文科;;中美高校學生工作比較及啟示[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10 王綻蕊;;董事會制度與美國世界一流大學群體形成關系的研究[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李鶴琳 編譯;美國高校怎么對付那些麻煩的新生家長[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華世平 美國路易威爾大學Calvin and Helen Lang杰出講席教授;美國高校教授多以教研為樂[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焦信;美國高校教師負重前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傅治國;美國高校力掃留學絆腳石[N];亞太經濟時報;2004年
5 王云;緩解經費壓力 美國高校發(fā)債忙[N];經濟參考報;2006年
6 凡歌;“美國貓”是一個信號[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朱梅驕;美國高校加速高技術成果轉讓[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8 朱梅驕;美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教育改革的幾個動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9 練玉春;美國高校以新形態(tài)進入中國高教市場[N];光明日報;2007年
10 趙福浩;構建監(jiān)督體系 完善法規(guī)制度[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禹;人力資源開發(fā)背景下美國高校職業(yè)生涯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燕;文化視野下的中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彭永春;美國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進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游敏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韓延倫;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敏;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師資隊伍專業(yè)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潔;我國研究生事務管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9 齊澤旭;新制度經濟學視野下美國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聯(lián)明;后“9·11”時代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新發(fā)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波;美國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文小莉;美國高校的辦學理念與校園文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賴亞曼;美國高校教師薪酬制度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4 周小情;美國高校教師薪酬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武澎;美國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馮玉芳;美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丁玉寶;美國高校教師管理機制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馮軍霞;美國高校公民教育中的服務性學習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司金鵬;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10 李新紅;美國高校終身教職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69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xjy/76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