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xiàn)生命:近代學人李石岑教育哲學思想探微
本文關鍵詞:表現(xiàn)生命:近代學人李石岑教育哲學思想探微
更多相關文章: 李石岑 教育哲學 表現(xiàn)生命 生的沖動
【摘要】:回看中國近代教育思想史,李石岑以其對教育哲學的獨特闡發(fā),對中國教育學及教育思想史的理論建構(gòu)與學科發(fā)展做出了難以忽視的學術貢獻。李氏教育哲學思想主要來源于西學中的柏格森生命哲學、尼采權(quán)力意志論、倭伊鏗精神生活論、杜威"教育即生活"論及霍冷"教育即過程"論等,但同時又是合并中西的思想產(chǎn)物。它把教育視為表現(xiàn)生命,人格看作表現(xiàn)生命的凝結(jié),教育與人生的目的規(guī)定為"生的沖動"。這體現(xiàn)出很強的教育平等與主體意識,為近代中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邁出了堅實而超前的一步,對當代中國的教育建設仍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應用倫理研究所;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重慶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李石岑教育哲學研究”(2015-JC-032) 重慶市教委思政課擇優(yōu)資助項目“儒家德育方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運用研究”(zkzy2014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2
【正文快照】: 學界對李石岑(1892—1934,原名邦藩,字石岑,湖南醴陵人)的學術認可主要集中在其哲學造詣上。的確,在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之路上,李氏以其一心為學、熟諳中學、精深西學、學貫中西、力主人生哲學的學術追求,為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做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然而,如果我們細致重閱李氏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伏清;歐陽欣欣;;論李石岑“表現(xiàn)生命”的人生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田伏隆;我國近代哲學家李石岑[J];求索;1985年02期
3 胡嘯;李石岑及其學略[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4 劉立平;徘徊于科學與玄學之間——試論李石岑的人生哲學[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梁漱溟;;東西人的教育之不同[J];教育;2008年26期
6 宛小平;;中國哲學與生命藝術觀——以李石岑對梁漱溟的批評為個案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方松華;忻劍飛;;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人物小傳——李石岑[J];探索與爭鳴;1986年06期
8 吳靜;;民國時期李石岑的朱子學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9 姜朝暉;;評20世紀初對教育獨立的一次理論探討[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4期
10 梁漱溟;;東西人的教育之不同[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孫立軍;李石岑人生哲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薛潔;論李石岑對尼采思想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3 方楊;李石岑中國哲學史辨析[D];湘潭大學;2015年
4 孫芬;李石岑人本主義人生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377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23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