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09 22:09
本文關鍵詞:基于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1世紀科技飛速發(fā)展,舊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經濟發(fā)展的要求。為了滿足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紀80年代,研究性學習傳入我國,近年來越來越受重視。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課程目標特別適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同時,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催化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為素質教育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Moodle平臺的出現,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Moodle的創(chuàng)始人是澳大利亞的博士馬丁都加瑪斯(Martin Dougiamas)。Moodle既是一個課程管理系統(tǒng),也是一個學習管理系統(tǒng)。其開放源代碼,遵循開放、自由的建構主義理念,受到了廣大使用者的好評。教師在這個平臺上有了自由發(fā)揮和想象的空間,老師真正成為了課程的主人。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是根據國家教材委員會編制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指南》,基于Moodle平臺的強大功能,,設計出了教師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模型,對于研究性學習每一個階段活動開展進行了實踐。實踐前后分別進行了前測與后測,用Moodle平臺的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功能得到了第一手資料,為探討Moodle平臺下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提供了實證數據。 基于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實踐,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另外,由于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無形中得到了提高。借助于Moodle平臺的展示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力,提高了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小組合作得以加強。 另外,通過研究也發(fā)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學生方面,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部分學生的自覺性不高,在網上瀏覽其他無關信息浪費了時間;教師方面,由于學校不對研究性學習的任課教師進行考評,付出的巨大勞動得不到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學校方面,由于高考取消了研究性學習,課程得不到重視,課時不足,導致研究過程不夠充分。 總之,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通過實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符合新形勢下素質教育改革的需求,相信在Moodle平臺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未來會更加美好。
【關鍵詞】:Moodle平臺 研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 合作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34;TP315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問題提出10-11
- 1.2 相關研究綜述11-15
- 1.2.1 研究性學習的國內外研究現狀11-14
- 1.2.2 基于 Moodle 平臺的研究性學習國內外研究現狀14-15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15-16
- 1.3.1 研究目的15-16
- 1.3.2 研究意義16
-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16-18
- 1.4.1 研究內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18-27
- 2.1 研究性學習的內涵18-20
- 2.1.1 研究性學習的概念18-19
- 2.1.2 研究性學習的特征19-20
- 2.2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實施及評價20-27
- 2.2.1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20-21
- 2.2.2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方式與實施過程21-24
- 2.2.3 研究性學習評價活動的目的與方法24-27
- 第三章 基于 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27-35
- 3.1 利用 MOODLE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優(yōu)勢分析27-29
- 3.2 基于 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設計原則29-30
- 3.3 基于 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設計30-35
- 3.3.1 教師教學準備32-34
- 3.3.2 學生學習活動34-35
- 第四章 基于 MOODLE平臺的學習資源開發(fā)35-43
- 4.1 MOODLE平臺開發(fā)的需求分析35
- 4.2 MOODLE平臺功能結構圖35-37
- 4.3 MOODLE平臺開發(fā)的實現技術37
- 4.4 MOODLE學習平臺界面功能的實現37-43
- 第五章 基于 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實證研究43-61
- 5.1 教學實驗研究的設計43-45
- 5.2 教學實驗活動實施與過程分析45-56
- 5.2.1 教學準備活動45-49
- 5.2.2 學生學習活動49-56
- 5.3 實證研究的效果分析56-61
- 5.3.1 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效果的調查與分析56-60
- 5.3.2 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結果分析60-61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61-63
- 注釋63-65
- 參考文獻65-67
- 附錄 167-69
- 附錄 269-72
- 致謝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紅彩,馮秀琪;研究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設計與學習模式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5期
2 李龍;教學過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趙明仁,王嘉毅;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0期
4 埃明達;美法韓日四國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內蒙古教育;2004年08期
5 王永田 ,鄭吉星;研究性學習、發(fā)現法教學、探究式教學之比較[J];山東教育;2002年Z2期
6 車成全;論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及其創(chuàng)設[J];教育探索;1999年06期
7 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3年08期
8 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在法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10期
9 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5期
10 張人紅;“研究性學習”在美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8期
本文關鍵詞:基于Moodle平臺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3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