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7-05-01 08:05
本文關鍵詞:《大學》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大學》是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經(jīng)典之一,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在思想文化與社會政治方面對我國封建社會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也融入到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規(guī)范之中?梢哉f《大學》是我國人文世界的精神土壤,對我們整個民族和國家,以及每一個人的價值都非同一般!洞髮W》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三綱領”和“八條目”!按髮W之道”有三大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是我國古代十五歲以上的人“大學”階段必須學習的道理。作為德育目標,“三綱領”具有層次性、銜接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大學》提出了實施“三綱領”的八個具體步驟,即“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不僅是實現(xiàn)“三綱領”的步驟,而且八個條目之間也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性!叭V領”是目的,“八條目”是方法,全文圍繞“三綱領”展開,通過“八條目”來實現(xiàn)三大目標。《大學》強調(diào)要把“修身”作為根本,從自身開始,用道德與教化的力量影響和感化他人,最終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修身的必經(jīng)階段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是內(nèi)圣的根本,修身后才會產(chǎn)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良好效果,這是外王的表現(xiàn)。 《大學》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作品,但它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我們現(xiàn)在的發(fā)展仍然具有普遍和永恒的價值,特別是其中以“三綱領”和“八條目”為核心的道德修養(yǎng)體系,向我們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邏輯力量和現(xiàn)實意義,這些德育思想體系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們要用客觀的、全面的觀點來分析《大學》中德育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zhuǎn)型的新時期,學校在德育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思想道德及主流價值是健康的,但是在新的形勢下,面對不同的價值體系和西方文化的社會影響,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內(nèi)容、德育目標和德育方法上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所以,我國當代學校的德育工作仍然離不開對這些德育理念和方法的繼承、學習和借鑒。對當前學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更好的把《大學》中德育理念應用到學校德育的具體工作中,對于優(yōu)化學校德育的培養(yǎng)目標,,完善學校德育的內(nèi)容與任務,改進學校德育的方法和途徑,都具有積極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大學》 大學之道 德育 傳統(tǒng)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導論11-15
- 一、 選題的背景和研究的意義11-13
- (一) 選題的背景11-12
- (二) 研究的意義12-13
- 二、 研究現(xiàn)狀13-15
- 第一章 《大學》德育理念的目標15-23
- 一、 《大學》德育目標之“明明德”15-17
- (一) “明明德”的內(nèi)涵15-16
- (二) 以自我啟蒙為核心16-17
- (三) “明明德”的具體要求17
- 二、 《大學》德育目標之“親民”17-19
- (一) “親民”的內(nèi)涵18
- (二) 以推己及人為核心18
- (三) “親”“新”之辯18-19
- 三、 《大學》德育目標之“止于至善”19-21
- (一) “止于至善”的內(nèi)涵19-20
- (二) 達到以“善”為核心的完善境界20-21
- 四、 《大學》德育目標的特點21-23
- (一) 德育目標的層次性與銜接性21
- (二) 德育目標的可操作性21-23
- 第二章 《大學》中達到德育目標的途徑23-31
- 一、 “格物”、“致知”23-24
- (一) “格物”、“致知”的內(nèi)涵23-24
- (二) 為學之道:落到實處24
- 二、 “誠意”、“正心”24-25
- (一) 立身之本:真誠做人24-25
- (二) 正心之道:以理馭情25
- 三、 “修身”、“齊家”25-26
- (一) 內(nèi)圣之道:重在修身25-26
- (二) 齊家之道:克服偏見26
- 四、 “治國”、“平天下”26-28
- (一) 治國之道:修身齊家26-27
- (二) 以德治國方能“平天下”27-28
- 五、 《大學》中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具體方法28-31
- (一) 從“格物”“致知”開始德育的方法28
- (二) 以“慎獨”來達到誠意正心的方法28
- (三) 重視榜樣的作用28-29
- (四) 注重推己及人的原則29
- (五) 重視德育的親身踐行29-31
- 第三章 《大學》中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價值評析31-37
- 一、 《大學》中德育思想的特色31-32
- (一) 目標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31
- (二) 方法的多樣性和傳承性31-32
- (三) 途徑的知行合一和以行為本32
- (四) 本質(zhì)上著重強調(diào)以修身為本32
- 二、 《大學》中德育思想的積極意義32-35
- (一) 以修身為本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33-34
- (二) 追求“內(nèi)圣外王”的完美人格,對我們的民族性格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34
- (三) 《大學》中人文精神的永恒價值34-35
- 三、 《大學》中德育思想的局限35-37
- (一) 過分強調(diào)道德的作用35-36
- (二) 以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為目的36-37
- 第四章 《大學》中德育思想對我國當代學校德育的價值37-45
- 一、 當前學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7-38
- (一) 德育目標缺乏層次性與針對性37
- (二) 德育內(nèi)容脫離學生實際缺乏時代性37-38
- (三) 德育方法單一陳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38
- 二、 當代學校德育繼承《大學》中德育思想的必要性38-39
- (一) 改變當前學校德育狀況的客觀要求38-39
- (二) 建設中國特色學校德育的必然要求39
- (三) 增強我國學校德育成效的重要途徑39
- 三、 《大學》中德育思想對當代學校德育的啟示39-45
- (一) 借鑒《大學》理想人格思想,優(yōu)化學校德育的培養(yǎng)目標40-41
- (二) 借鑒《大學》中的德育內(nèi)容,完善學校德育的內(nèi)容與任務41-42
- (三) 借鑒《大學》中的德育方法,改進學校德育的方式和途徑42-45
- 結語45-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 攻讀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的論文50-5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亞斐;“明明德”與生活——論“大學之道”[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陳玲;;《大學》之要旨:三綱八目[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劉健;鄒曉平;;《大學》與大學之道[J];高教探索;2010年05期
4 鄧國元;;“親民”與教化——從對《大學》“親民”的詮釋看王陽明的教化思想及其時代意義[J];道德與文明;2013年06期
5 龔鵬程;;儒家“止于至善”解[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6 趙公弼;;傳統(tǒng)德育思想的汲取與發(fā)揚[J];龍巖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7 蘇景榮;;《大學》修身之道對黨員干部自身建設的啟示[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3期
8 皮蘭嬌;;論《大學》的道德修養(yǎng)體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張鴻燕;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王岳川;;《大學》的精神定位與當代意義[J];社會科學;2009年07期
本文關鍵詞:《大學》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8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3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