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與排斥——中美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狀況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中國農(nóng)民工子女 + 美國非法移民子女; 參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06期
【摘要】:盡管在政府和社會的努力下,中美流入地主流社會讓渡了一部分的教育資源給各自的非主流社會成員——中國農(nóng)民工子女和美國非法移民子女,但是他們的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與主流社會成員仍然不對等。從制度安排、文化差異與利益爭奪角度探討中美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社會遭受教育排斥的原因,通過借鑒美國反針對非法移民子女教育排斥的經(jīng)驗,為中國農(nóng)民工子女面臨的教育排斥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
[Abstract]:Despite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e mainstream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given away some of its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nd the children of illegal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ir basic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mainstream society members are still not equal. From the angle of system arrangement,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rest conten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why the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cluded from education in the local society,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pposing the educational exclusion of the children of illegal immigra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exclusion faced by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作者單位】: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師資助計劃(1-12-36-2ZLX1210-01)
【分類號】:G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娟;流動兒童少年學習困難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多次轉(zhuǎn)學經(jīng)歷的個案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吳新慧;;流動兒童社區(qū)歸屬感影響因素探源——基于杭州等地的調(diào)查[J];城市問題;2011年12期
2 王毅杰;史秋霞;;利益相關群體視角中的流動兒童學校教育[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史秋霞;;農(nóng)民工子女初中畢業(yè)的流向研究——以南京市某公辦學校初中畢業(yè)班為例[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周國華;翁啟文;;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文獻研究述評[J];人口與發(fā)展;2011年05期
5 吳錦艷;;老師眼中的學困生——對一個民工子弟小學學生的個案分析[J];文教資料;2006年32期
6 藺秀云;方曉義;劉楊;蘭菁;;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及其心理機制[J];心理學報;2009年10期
7 胡寧;方曉義;藺秀云;劉楊;;北京流動兒童的流動性、社交焦慮及對孤獨感的影響[J];應用心理學;2009年02期
8 史秋霞;;城市公辦學校教師對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的認知與困境[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邵寧;身份與排斥:中美非主流社會群體比較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桂平,張杉杉;國內(nèi)學習困難兒童研究概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2期
2 李銳;試論學習困難學生的習得性無助[J];蒙自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3 王寧;代表性還是典型性?——個案的屬性與個案研究方法的邏輯基礎[J];社會學研究;2002年05期
4 程玉蘭,崔伊薇,吳漢榮;兒童學習困難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0年01期
5 牛衛(wèi)華,張梅玲;西方有關學習困難問題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科學;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佘凌,羅國芬;流動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余凌,羅國芬;誰對青年流動人口的下一代負責——兼談“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J];青年探索;2003年05期
3 鄭蓉;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社會教育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4 王滌;關于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調(diào)查[J];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04期
5 李玉英;試談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認識上的誤區(qū)[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邱興;;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教師的觀念轉(zhuǎn)變與作為[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7 王遠偉;;“復合二元教育”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影響[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23期
8 許傳新;;公辦學校流動人口子女的身份認同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nóng)村觀察;2008年06期
9 陳俊蕊;程紹珍;;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現(xiàn)狀與教育對策初探[J];內(nèi)江科技;2008年01期
10 李晉媛;張迎春;;近年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狀況研究綜述[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瑩;黃亞武;;流動人口子女教學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調(diào)研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彭子建;李小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推動律師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議暨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王瑩;;流動人口子女的就學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調(diào)研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劉卉;;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探討[A];湖南省人口管理與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評獎論文集[C];2007年
5 遲兆艷;;流動人口子女行為問題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穆美瓊;;論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法律保護[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7 邱小健;;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研究——教育財政的視角[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劉翔;;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對策思考[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9 劉翔;;實現(xiàn)教育公平必須解決好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10 穆美瓊;;略論城鎮(zhèn)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教育——德育論叢(第二輯)[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趙婷;昌平流動人口子女都有學上[N];北京日報;2005年
2 記者 蔣夫爾 阮靖;烏魯木齊95%流動人口子女就讀公辦校[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李源 賴剛;北侖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N];寧波日報;2005年
4 虞卓華;逐步減免流動人口子女借讀費[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5 計琳;上海流動人口子女半數(shù)公辦校就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李曉東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yè)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積極應對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N];中國人口報;2007年
7 黃文輝;父母子女雙受益[N];中國人口報;2007年
8 記者 王倩;杭州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是一篇范文[N];杭州日報;2007年
9 王林東;朝陽區(qū)檢查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安全[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7年
10 記者 楊濟澤 通訊員 肖元元;1.2萬流動人口子女享受公平教育[N];連云港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寶亞;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辦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培同;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寧;城市邊緣區(qū)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阮朝揚;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地選擇策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呂雪梅;流動人口子女共享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研究[D];寧波大學;2012年
6 張漣漪;我國流動人口子女就學政策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7 林泉君;城市流動人口子女義務后教育機會缺失的補償性政策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李榮華;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宋娟;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的政策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常燕;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40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84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