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一次高強度教科書控制
本文選題:民國 切入點:黨化教育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摘要】: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民黨意識形態(tài)迅速強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中的重要舉措是強勢推行黨化教育、強勢控制教科書。而極端的教科書控制突出表現(xiàn)在嚴格審定其他教科書,取消公民教科書,直接編撰強意識形態(tài)教科書,包括三民主義教科書以及歷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又曇花一現(xiàn)的黨義教科書。自此,中國教科書的發(fā)展告別黃金時期,走入并構(gòu)成了民國教科書意識形態(tài)最強控制的一個時期。這一教科書發(fā)展的特定歷史階段,再次提醒我們要深入研究并高度重視教科書的教誨功能,要充分認識黨義教科書的教訓,平衡教科書教誨性和啟蒙性的關系,理性認識和對待民國教育與教科書。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27, the ideology of the Kuomintang was rapidly strengthened to the point where it could not be added to it.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was to vigorously promote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The extreme textbook control is manifested in the strict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other textbooks, the abolition of citizen textbooks, and the direct compilation of strong ideology textbooks. Including the textbooks on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s well as the party textbooks that have never come before and never came before in history. Since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xtbooks has bid farewell to the golden period.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stage of textbook development reminds us once again that we should study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function of textbook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lessons of the Party's textbooks,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ructive and enlightening nature of textbooks, and rationally understand and treat the education and textbook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全國教科規(guī)劃國家一般項目“百年中國教科書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的基礎作用研究”[BAA120011]
【分類號】:G42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趙慧峰;簡述人權(quán)運動時期的胡適思想[J];民國檔案;1996年02期
2 熊秋良;從政治動員的角度看國民黨改組后的“黨化教育”[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3 石鷗;石玉;;論教科書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學梅;;大陸與香港地理教材選用的比較研究[J];地理教學;2012年20期
2 周紅陽;;“教‘教材’”與“‘用教材’教”之辨[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3年07期
3 孫智昌;;教科書的本質(zhì):教學活動文本[J];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10期
4 石鷗;劉學利;;教科書文本內(nèi)容的構(gòu)成[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3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何建國;領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永廣;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較研究(1860-1950)[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徐曉飛;國民黨的民眾動員政策及其轉(zhuǎn)變(1924-1927)[D];吉林大學;2012年
4 張玉雙;國民黨中央民眾訓練機構(gòu)研究(1927-1938)[D];吉林大學;2012年
5 王華女;多維視野下的基礎教育課程質(zhì)量監(jiān)控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6 楊穎;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課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7 栗蕊蕊;社會文化變遷中公民教育的本土演進[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鄭旗;1912-1931年國民黨湖南省級黨組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蒙;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組織建設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傳富;論1929-1931年新月派自由主義政治思想[D];河南大學;2003年
3 李超;人權(quán)派的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4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黨化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仇婷婷;胡適自由主義人權(quán)觀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李娟;黨化教育、大學自治與人事糾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閆俊明;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思想理論建設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程樂;國民黨與五卅紀念(1926-1930年)[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溫小平;抗戰(zhàn)后期國共兩個中國之命運論戰(zhàn)研究[D];海南大學;2012年
10 陳靜;改變與認同: 瑞華浸信會與山東地方社會[D];山東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顧彬;張穗子;;略談波恩學派[J];讀書;2006年12期
2 石鷗;李祖祥;;教科書的空無內(nèi)容與教師的應對[J];教師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彥陶;黃興與民國教育的奠基[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2 扶風;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人與現(xiàn)代教育——評李華興主編《民國教育史》[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3 李華興;論民國教育史的分期[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4 ;民國教育備忘錄[J];21世紀;1998年01期
5 李華興;民國教育與中國現(xiàn)代化[J];江海學刊;1997年03期
6 董應龍;朱家楷;;淺析抗戰(zhàn)前十年的民國教育[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石彥陶;黃興與民國教育藍圖[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8 薛林榮;;民國教育給我們的借鑒[J];內(nèi)蒙古教育;2008年05期
9 薛林榮;;民國教育給我們的借鑒[J];教師博覽;2008年01期
10 周敏;;民國時期中國教會大學辦學特色簡析[J];天中學刊;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欒錦紅;;孫中山晚年教育改革思想與“黨化教育”[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徐娟;;試評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童子軍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張?zhí)煺?;約翰·史密斯·托平:《中國穆斯林軍閥:馬鴻逵在寧夏(1933—1949)》述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黎琳;;孫中山與民國元年的教育改革[A];“辛亥革命與民族振興”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張昀京;;科學在中國普及的歷史分期探討[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早報記者 石劍峰 整理;這就是民國?[N];東方早報;2011年
2 姜伯靜;《民國模范作文》,僅僅是不錯而已[N];深圳商報;2011年
3 記者 陳菁霞;學者指出:民國基礎教育思想值得學習[N];中華讀書報;2011年
4 本報評論員 笑蜀;教育家辦學需要最高力量推動[N];南方周末;2010年
5 江蘇鎮(zhèn)江市教育局辦公室 裴偉;“讀書得間”多年不見了[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任國征;蔡元培如何看待“忠君”“尊孔”“讀經(jīng)”?[N];中華讀書報;2010年
7 馬建強;蔡元培:中小學不辦好怎么會有好大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蔡可;“語文”之痛的歷史映像[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舒展;時代與歌聲[N];貴陽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周凡愷 見習記者 丁佳文;跟風出版又現(xiàn)一哄而上[N];天津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延強;抗戰(zhàn)時期高校學生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崔恒秀;民國教育部與大學關系之研究(1912-1937)[D];蘇州大學;2008年
3 譚凱;批評與重建—熊十力徐復觀知識分子觀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4 柳軼;國民黨對學生運動的控制研究(1919-1949年)[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孔春輝;以師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沈珉;晚清至民國的書刊形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張士偉;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王言法;近代中國高等教育與社會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1年
9 王昌善;我國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羅銀科;民國時期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趙云;民國山西教育“模范省”由來探析[D];山西大學;2011年
2 王樂樂;《時代公論》與20世紀30年代的教育改革論爭[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峰;民國時期的鄉(xiāng)村圖書館[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榮子菡;廣東童子軍研究1915-1938[D];暨南大學;2005年
5 李自華;融貫中西,,因地制宜:對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點思考[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6 羅敏;抗日戰(zhàn)爭前江蘇童子軍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7 徐文勇;鄒魯與國立廣東大學(1924-1925)[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娟;黨化教育、大學自治與人事糾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閔強;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國民政府“黨化教育”述評[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嚴斌林;1935年武漢防空展覽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89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68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