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樂學思想傳統(tǒng)
本文關鍵詞:我國的樂學思想傳統(tǒng) 出處:《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樂學 樂學思想 中國傳統(tǒng)教育
【摘要】:樂學思想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之一,是儒家思想特別是"樂"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學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樂"是"著于心"的"內(nèi)樂"或"本心之樂","學"是基于"知之""好之"上的"己有"之物、"自得之學"。樂學思想認為,學習可以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樂學是學業(yè)成功的要素,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學的最高目標,還是評價教學成效和良師庸師的一個重要指標。樂學的原則和方法主要有啟發(fā)誘導、"學""習"結合、"興其藝"、"見意趣"、知之好之、"樂""勉"相濟、"樂教"感染等。
[Abstract]:The thought of music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ideas in China, and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fucian thought, especially the realm of music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learning. "Le" is "in the heart" and "music" or "original music", "learning" is based on "know" "good" "has", "theory of learning". Happy thought, learning can become a happy thing, learning is essential for academic success,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learning, but also the highest goal of teaching, an important index i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o mentor the mediocre teacher. Lear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inspired by "learning" and "lea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Xing arts", "charm", know well, "music", "mian" combin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fection.
【作者單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類號】:G40-092
【正文快照】: 怎樣使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切實減輕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是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古老而復雜的教育難題。我國歷代教育家十分重視樂學,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一脈相承的樂學觀,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fā)揚光大。一、中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春青;論儒學體系中的“樂”范疇[J];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03期
2 郭戈;;興趣課程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永紅,馮涌;論蔡元培高等教育辦學思想[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鄭利輝;;淺析蔡元培的體育教育思想[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3 宋豪飛;;古典詩詞審美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精神之培養(yǎng)[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伍安東;素質(zhì)教育泛論[J];安順師專學報;1999年01期
5 張愛春;教學改革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2期
6 李濤;關于建國初期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的綜合述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黃梅英;;高校教師人本管理探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01期
8 王瑜,孫新;蔡元培“教育獨立議”新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孫站河;高貴軍;;蔡元培人格精神[J];濱州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王立軍;;淺議職業(yè)院校大學語文與人文教育[J];才智;2010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丁鋼;;書院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精神[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zhuǎn)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康健;;蔡元培關于普通教育的基本觀點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曲鐵華;梁清;;略論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單中惠;;杜威教育思想與近代中國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5 陳天涯;;論蔡元培的民眾教育思想[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翟敏;;現(xiàn)代教育管理的人文精神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杜麗燕;;中國夢與中國人文精神的提升[A];2013·學術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zhì)提升(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2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6 房?;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李福春;美國教育學演進史(1832-1957)[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博實;林傳甲與黑龍江近代教育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曲曉明;近代我國中學文實(理)分科演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鏡秋;網(wǎng)絡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李書通;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內(nèi)隱情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秀花;高等院!耙匀藶楸尽苯虒W管理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梁杰;論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徐國立;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及其對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吉鄂;高校學生和諧人格教育對策論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潘慶生;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門變遷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葉波;影響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新宇;;讓寬容成就教育愛[J];職業(yè)技術;2010年05期
2 楊穎秀;;美國學習圈教學模式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3 朱穎,廖才英;學習的境界[J];云夢學刊;2003年01期
4 劉向紅;愉快教育探微[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王玉芳;;揚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 展示課堂教學效益[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36期
6 烏蘭;實現(xiàn)自主學習中的樂學[J];內(nèi)蒙古民族師院學報(漢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7 何榮;以“樂學”促“會學” 提高學生素質(zhì)[J];韶關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8 臧梅;儒家“樂學”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3年11期
9 徐萍;實施快樂教育 促進學生發(fā)展[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李潔;激勵教學策略[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徐靜;;痛苦的力量——論痛苦在教育中的作用[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鳳田;樂學的關鍵在興趣[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王志富;營造樂學氛圍[N];吉林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王端鵬;學者樂學 師者樂師[N];濟南日報;2010年
4 教研宣;娛樂寓教學生“樂學”[N];韶關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芙蕖;創(chuàng)新中的素質(zhì)教育[N];鐵嶺日報;2010年
6 呂梁賀昌中學校長 郭秉政;呂梁教育:想說愛你也容易[N];呂梁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李鵬;寮步力推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發(fā)展[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10年
8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科院 李如密;名師的教學和我們的追求[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廣州市八一學校 童德珍;學習英語的情感與氛圍[N];廣東科技報;2000年
10 劉霞;教師應戴“現(xiàn)代平視眼鏡”[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強;湖北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武昌校區(qū))學生厭學問題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馬新;培育文化特質(zhì),推動學校發(fā)展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346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4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