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連通主義的網絡教育資源發(fā)展與利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連通主義的網絡教育資源發(fā)展與利用研究 出處:《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網絡教育資源 知識節(jié)點 連通主義 社會網絡分析
【摘要】: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者作為節(jié)點,不僅獲取資源和知識,而且還擔當著資源和知識流通的渠道。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資源之間的交互促進了網絡教育資源的發(fā)展利用,主要表現為學習者的連通促進了資源知識節(jié)點的發(fā)展,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探討了學習者連通對資源知識節(jié)點發(fā)展的影響,說明連通能夠促進資源發(fā)展,能夠加強學習者的知識建構。在學習者和資源的連通作用下,網絡教育資源的發(fā)展經歷由單一資源形成資源知識節(jié)點,并進一步聚合成知識網絡的過程,使網絡資源向開放化、多元化、有序化發(fā)展,最終促進網絡教育資源的發(fā)展與利用。
[Abstract]:As a node,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not only obtains the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but also acts as the channel for the circulation of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ers and learners and resource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resources, mainly as learners' connec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knowledge nodes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 connection on resource knowledge node developm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connectivity can promot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learner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learners and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s experience formed by a single node resources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further aggreg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network, to open diversifie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yber source,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學院信息技術與教育系;湖南農業(yè)大學教育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基地(2012)32號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教育網絡游戲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模型與實現研究”(項目編號:12C0682) 湖南科技學院“基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4XKY222)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連通主義認為在網絡環(huán)境中學習者是一個個節(jié)點,管道把節(jié)點連接成網絡,知識就在管道中流向每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1]而學習就是聯(lián)結信息資源,使學習者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連通比學習者掌握的知識更重要。[2]網絡教育資源承載知識,同樣在學習者(節(jié)點)之間傳播(流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肖廣德;黃榮懷;;學習過程導向的網絡課程教學交互設計研究——面向網絡課程實施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2 鄧勝利;鮑唯;肖備;;基于SNS的用戶交互學習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1年02期
3 王竹立;;關聯(lián)主義與新建構主義:從連通到創(chuàng)新[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5期
4 楊麗娜;肖克曦;劉淑霞;;面向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個性化資源服務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07期
5 祝智庭;管玨琪;;“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3年10期
6 鄭慶思;楊現民;余勝泉;;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的聚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奎;;聯(lián)想心理學的歷史流變及其新進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2 鄭旭東;陳琳;;基于詞頻統(tǒng)計的2010-2012年國內教育技術學研究熱點分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3 江穎;;學分銀行研究的多視角理論溯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4 盛小珊;;淺談任務型英語教學的實施[J];才智;2014年05期
5 劉菊;王運武;;關聯(lián)主義知識觀要義闡釋——網絡時代知識變革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6 劉翠;莊啟亞;李團結;;化學教案設計樣式初探[J];化學教育;2014年11期
7 查靜;;高職公共英語泛在學習資源整合設計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8 張麗霞;王麗川;;論連通主義視域下的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9 韓玉娟;;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網絡學習資源的構建與優(yōu)化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年34期
10 徐劉杰;熊才平;夏秀明;;網絡信息資源動態(tài)發(fā)展利用的周期性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步進;“語文學案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劉杰;網絡教育信息資源動態(tài)發(fā)展利用的周期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何慧;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3 黃煒;基于科學探究的“硫的轉化”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法朋光;高中地理“目標導引—探究導學”的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5 張燕;行動導向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李敏;對泰大學生綜合課教學設計[D];廈門大學;2014年
7 侯小華;《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課程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8 葉圓圓;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差異性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9 章燕;高中生生物實驗設計能力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10 隋國研;基于工作過程的《導游英語》課程開發(fā)及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廣學;李星野;;高校BBS與SNS網站比較研究——以北京大學未名BBS和人人網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6期
2 陳麗;術語“教學交互”的本質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3期
3 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4 楊麗娜;顏志軍;;信息技術采納視角下的網絡學習行為實證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4期
5 戴心來,陳齊榮;網絡課程的教學交互及其設計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馬小強;;Mashup的教育價值及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7 范劍文;;分布式教育資源聚合與個性化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8 楊麗娜;劉科成;顏志軍;;面向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9 邱崇光;高安邦;;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新進展:關聯(lián)主義[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10 楊現民;程罡;余勝泉;;學習元平臺的設計及其應用場景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馬紅亮;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互動結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立國;虛擬學習社區(qū)交互結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旭鵬;構建基于SNS的研究生校際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探究[D];南昌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建軍;網絡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23期
2 康帆;論高校體育網絡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3 黃克斌;網絡教育資源評價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郝兆杰;常穎;王亞波;;論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教育資源建設[J];軟件導刊;2005年11期
5 史文崇,崔勇;我國網絡教育資源共建機制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史文崇;;我國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機制及其運作[J];教育信息化;2005年12期
7 聶竹明;張新明;;基于知識管理的網絡教育資源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何明雄;李兆延;;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標準和規(guī)范綜述[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6年11期
9 熊亞蒙;;略論我國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問題[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張力;;網絡教育資源個性化獲取方式的實現方法[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許永敏;;試論網絡教育資源的協(xié)作開發(fā)和共享應用[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萬倫宇;;淺析網絡教育概念及功能定義[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3 游家水;;整合信息資源,,實現跨越式發(fā)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白俊峰 鐘杰;重視開發(fā)網絡教育資源[N];天津日報;2007年
2 特約記者 陳海鋒;網海沖浪立潮頭[N];人民武警報;2012年
3 趙杏梅;我省網絡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分析[N];河北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趙笛;網絡名校課程:聽?不聽?[N];青島日報;2011年
5 ;農村孩子如何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資源?(未完待續(xù))[N];農民日報;2010年
6 鄭慶華;西部高校教育資源 共享天地任我游[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7 記者 李雅潔 實習生 劉紅娜;服務中華教育 奉獻學苑真情[N];衡水日報;2008年
8 青島即墨市教體局黨委書記 局長 江黎明;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現代化[N];中國教育報;2014年
9 記者 楊U
本文編號:13398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3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