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校制度生活促進個體發(fā)展的機制
本文關鍵詞:論學校制度生活促進個體發(fā)展的機制
【摘要】:要真正地將"制度育人"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探詢學校制度生活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內(nèi)在機制十分必要。學校制度生活的促進機制涵括"強促進性機制"和"弱促進性機制"兩類,前者可以分為心理層面的共享性機制和行為層面的規(guī)限性機制,而后者則可以分為心理層面的生成性機制和行為層面的引導性機制。當然,各類機制的發(fā)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支持。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學校德育研究中心;
【關鍵詞】: 制度生活 個體發(fā)展 促進機制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12JZD002) “華中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計劃”重點項目(2013YBZD03)
【分類號】:G471
【正文快照】: 學校制度生活作為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及其代理人所構建或予以認可的各種正式制度之中師生所展開的學校生活領域。依其教育本意,無疑應致力于促進個體的發(fā)展,而問題在于它是如何促進個體發(fā)展的?縱觀已有的研究,對其促進性機制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詢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華杰;;學校制度的教育性機制及其影響因素[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錢善剛;;身行據(jù)亂 心寫太平——康有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鄭亞莉;;道德選擇—主體性道德教育的內(nèi)在訴求[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5 方黎;;體驗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運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李衛(wèi)東;;論幸福的社會屬性[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肖海平;鄧銀城;;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教育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8 趙必華;建立教育目的導引機制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吳先伍;理性與情感:亞里士多德與孟子倫理思想的差異[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蒲德祥;;幸福組織: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其昌;;信托財產(chǎn)權制度的特質(zhì)及其經(jīng)濟學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高國希;;論個人品德[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孫桂麗;;也談教育學術人生——學術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6 孫廣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鑒別與運用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王劍;周谷平;;陳鶴琴教育實驗思想與實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才棟;;關于中國書院史研究的對象[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方曉東;;試論杜威的兒童發(fā)展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編號:1046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4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