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力學模型動態(tài)化教學新體系
本文關鍵詞: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力學模型動態(tài)化教學新體系
更多相關文章: 力學模型簡化 動態(tài)化教學 網絡教學
【摘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目標,依托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構建力學教學新體系。該體系體現力學模型簡化的過程,即以動畫形式展現工程結構(或機構)建造、安裝、運行等過程,并逐步簡化為力學模型,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該體系的構建,既提高了學生學習力學的興趣,又解決了實踐教學偏少的現狀,同時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 太原理工大學力學學院;
【關鍵詞】: 力學模型簡化 動態(tài)化教學 網絡教學
【基金】:山西省教學改革重點項目(J2012012) 山西省教學改革一般項目(J2013132) 校級教改項目“材料力學教學實驗內容的開發(fā)與實踐”
【分類號】:O3-4;G434
【正文快照】: 力學是高等院校工科專業(yè)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在機械、土木、材料、航空、航天、電子等行業(yè),都有十分確定的工程對象[1]。目前的力學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所有的與工程有關的結構和機構都已經簡化成靜態(tài)的力學模型,學生接觸力學課程之前,基本沒有實習、實踐的過程[2],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麗萍;;高等教育大眾化現狀、問題及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12期
2 趙伶俐;;建構教學科學、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新體系[J];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4期
3 梅迎軍;;高校專業(yè)課程考核現狀及改革[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6期
4 史文譜;曲淑英;;力學教學中引入區(qū)間分析方法之探討[J];力學與實踐;2012年06期
5 蘇禾;;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學的幾點體會——在理論力學教學中[J];力學與實踐;2012年03期
6 劉偉;朱西平;劉洪兵;任興民;高行山;;結合理論力學談高校青年教師教案的撰寫[J];力學與實踐;2013年05期
7 王正明;范玉芳;;對實踐教育內涵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4年02期
8 李仕強;王水平;李翔;;基于Web的虛擬實驗互動教學平臺研究與設計[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年11期
9 呂璞;;參與式仿真技術在經管類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年11期
10 趙伶俐;教學科學、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三位一體中端論——視點結構教學原理及其技術系統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瓊慧;;應用型本科經濟類課程考試改革探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2 劉沈榮;;基于專業(yè)需求的高職電子類專業(yè)數學知識考核體系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1期
3 陳雄鷹;李偉;;構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加大跨專業(yè)課程建設——以市場營銷課程為例[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4期
4 申明倩;;工業(yè)設計專業(yè)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5 劉博逸;;案例教學藝術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5期
6 陳維維;;教學技術的藝術之“魅”[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7 趙伶俐;;建構教學科學、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三位一體教師教育新體系[J];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4期
8 祖國胤;;“材料現代研究方法”課程考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冶金教育;2010年06期
9 蔡忠兵;;高校課程考試改革問題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1年06期
10 楊澤玉;杜冬云;孫杰;;民族院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初探[J];廣州化工;2012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偉;;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改革初探[A];中國會計學會第十三屆會計信息化年會報告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鄧蘭;藝術教學藝術的審美追求[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學“數與運算”內容的教材編寫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3 徐苑苑;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開放課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顧紹琴;中學數字化地理實驗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小勇;教學的科學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志蘭;論語文課程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D];西南大學;2006年
3 陳桃林;概念圖像化引導對創(chuàng)造性聯想影響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李海華;高中生審美心理素質與壓力、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趙菲;成人高校大學語文審美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向黎;教學設計:揭示教學的審美存在[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妍紅;基于新課程目標的教師教學行為藝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尚曉旭;基于區(qū)間分析的公路網設計方案風險評價[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9 藺麗娟;普通高校課程考核現狀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10 葉亞南;全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yè)專項課程考核評價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朝暉;羅萬芬;曾仁權;蔡佳莉;;大學基礎化學實驗開放式教學模式初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張楚廷;;關于實踐觀的種種問題[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孔元發(fā);陳玉君;;改革課程考試模式 推動教學質量建設[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4 吳偉;;高等教育大眾化引發(fā)的教育質量問題及應對措施[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楊叔子,張福潤;創(chuàng)新之根在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唐冰,廖小雪;芻議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2年12期
7 殷國強;何承源;;高?荚嚹J礁母锱c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高普云;;對理論力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年03期
9 王家云;;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問題的辯證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10 沈曦,常勝利,李修建;遠程虛擬實驗教學平臺及其實驗的管理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2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仁;力學模型及其局限性[J];力學與實踐;2001年02期
2 蔣正學;;建立力學模型應把握的幾個原則[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陳恩科;人體生物管中的粘彈性估算第二部分:一種力學模型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1994年06期
4 申力,劉晶輝,江智明;傾倒滑移變形體的基本特征及力學模型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年02期
5 潘岳;王志強;;對“二維高速滑坡力學模型”的討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6 肖盛燮;周小平;;“對‘二維高速滑坡力學模型’的討論”的答復[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7 劉英偉,呂炎,王成錄;一種筒形件強旋三維有限元力學模型的提出[J];塑性工程學報;1998年03期
8 易成;朱紅光;王洪濤;劉征;潘宏;;軸壓下兩體力學模型的轉化條件及影響因素分析[J];巖土力學;2011年05期
9 尤明慶;;試驗結果的數學擬合與力學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2期
10 龔景興;;跳遠的力學模型再探討[J];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志恒;杜永廉;;小塊體地質力學模型的改進及應用[A];第二屆全國工程地質力學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2 夏才初;;統一流變力學模型的若干問題研究[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3 陳瓊;周宏偉;楊文琦;趙宇峰;張簫;趙彪;;兩種巖鹽流變力學模型的適用性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鄧先祿;馬玉罄;;堆壘求和安全爆破實用新技術力學模型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理論與應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夏才初;;統一流變力學模型及用蠕變試驗辨識流變力學模型的方法[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6 張林;楊寶全;陳建葉;胡成秋;;高壩地基整體穩(wěn)定地質力學模型綜合法試驗研究[A];和諧地球上的水工巖石力學——第三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趙龍;嚴暢;張磊;張婷;林峰;孫偉;;基于交變滯慣力驅動的單細胞打印力學模型[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俞茂宏;王宏波;;力學模型在強度理論研究中的意義及其發(fā)展[A];第三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鄧先祿;馬玉罄;;堆壘求和安全爆破實用新技術力學模型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門楷;姜昕;董玉執(zhí);;工程地基豎向變形計算的力學模型[A];慶祝中國力學學會成立50周年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7論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立才;低滲油層層內爆炸動態(tài)裂縫力學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34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3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