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理教育法的作用機制
本文關鍵詞:論說理教育法的作用機制
【摘要】:說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實施方法,具有自身影響和提升教育對象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機制。其中,認知促進機制著力通過傳授道德規(guī)則、闡釋道德理論、訓練道德思維來提升教育對象的道德理性;情境體驗機制通過故事描繪、視頻再現(xiàn)和典型情境模擬使教育對象在人為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情感經驗的想象體驗、體悟和整合;獎懲強化機制則通過表揚或批評評價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引導教育對象修正思想行為,強化道德觀念。
【作者單位】: 合肥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說理教育法 作用機制 教育效果
【基金】:2013年教育部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當前大學生價值取向問題及其引導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3JDSZK0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10
【正文快照】: 說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實施方法,是教育者通過語言表達、闡釋、傳遞相關思想理論,提升教育對象思想道德素質的方法和藝術。在發(fā)揮教化思想、促進共識的社會作用的同時,其自身也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零碎到系統(tǒng)的日益豐富完善的發(fā)展過程。然而,部分教育者還存在對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柏舟;言語理解過程中的記憶[J];現(xiàn)代外語;198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賈爽爽;;論我國農村社會公正氛圍的塑造[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3 郭淑新;;慧遠的“因果報應”論新詮[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羅葳;李霖;王忠偉;;中國原始時期社會生活管理思想[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點[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宋新雅;;“德福矛盾”問題的解析[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張明德;許運清;張馨;安賀意;;試論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吳靜;;論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的差異與聯(lián)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年03期
9 馬特;形式邏輯中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斗爭[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56年00期
10 李壽初;;超越“惡法非法”與“惡法亦法”——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本體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初春華;黨的群眾工作心理層面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欣欣;經濟轉型期的居民儲蓄行為與經濟增長[D];南開大學;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邵南征;社會道德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王偉忠;高校腐敗行為與廉政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曲盛男;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探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廖禮艷;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視角下德萊塞小說主題探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周孟杰;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的有效途徑[D];湘潭大學;2010年
5 陳才;當代青少年道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彬;慈善意識: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倫理困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潘進強;當代中學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昕;《道德情操論》的行為合宜性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9 諶明舉;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國華;二年制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旭林;;教師學習團體的作用及其機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年08期
2 唐海朋;;凸顯教育理想:教育平衡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理論視角[J];教育導刊;2008年12期
3 董艷;;自我效能感在國內遠程教育領域中的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8年06期
4 路興;龔波;張杰;;轉型期大學生過激行為的社會誘因作用機制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5 靳飛;;審美與學校道德教育:關系、作用及達成路徑[J];消費導刊;2010年04期
6 張妍;韓黎;孔繁昌;許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感恩與幸福感關系研究述評[J];教育導刊;2011年03期
7 李偉勝;;班級德育生態(tài)建設的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06年01期
8 吉朝正;;讓激勵成為滋潤學生心田的甘霖[J];成功(教育);2010年08期
9 賈克亮 ,張恩宜;論教育技術問題[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3年06期
10 江學亮;情感與教育效果[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5年Z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結;;家校溝通快,教育效果好[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2 蔡菊英;;對提高課堂教育效果的思考[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周學山;;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育效果[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寧夏卷)[C];2010年
4 吳斌;;選擇正確的方法提高傳統(tǒng)美德教育效果——方法組研討綜述[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5 于振華;;教師家訪的藝術[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6 傅維利;;論教育中的懲罰[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黃鳴鶴;周暉;;中生學業(yè)成績與反社會行為關系的機制研究——自尊和社會支持的中介效應檢驗[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凌培炎;;超常兒童張肖劍追綜研究五年[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9 廖全忠;巫文暉;劉水平;;“三心二意”為人師[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10 張淑華;張曉麗;;大學組織文化對教師自我職業(yè)生涯管理的作用機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李陳續(xù);支持專項行動期盼常態(tài)嚴管 改善教育效果用好網絡資源[N];光明日報;2009年
2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李建懷;用“三新”教育效果推進社會保障事業(yè)[N];咸陽日報;2010年
3 和學新;班級規(guī)模影響教育效果[N];人民日報;2004年
4 武漢市洪山高級中學 黃榮光;教育藝術的理想追求:“至為無為”[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麻金培;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N];貴州民族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楊波;“吃苦”教育背后的觀念迷失[N];解放日報;2006年
7 記者 翟帆;教育部四項措施預防青少年犯罪[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郭琴 張振宇;紅旗區(qū)圍繞六個結合增強遠程教育效果[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9 見習記者 武耀琳;市實驗學校榮辱觀教育效果好[N];朔州日報;2006年
10 魯立錦;挖掘后進生轉化的突破口[N];張掖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梁國超;教育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杜娟;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力資本和教育作用機制的理論分析與經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于國慶;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曉菲;開放環(huán)境下的選擇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潘永興;激勵教育的理論詮釋與實踐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芳;人之身體的教育關注[D];河南大學;2009年
2 袁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呂雪蓮;師愛在學生品德成長中的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謝丹;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自尊發(fā)展的心理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晉芳;大學生內隱價值觀的實驗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6 胡交斌;失業(yè)人員子女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肖岑;大學生自我提升的特點及其與人際交往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姚青;教育觀念、師生關系影響教育效果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田澤林;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苗田翠;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27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2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