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特色學校發(fā)展的困境與反思
本文關鍵詞:農村特色學校發(fā)展的困境與反思
【摘要】: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不均衡是制約教育公平實現(xiàn)的重要障礙。盡管政府通過標準化學校建設、教師流動、撤點并校等政策措施試圖改善農村教育,但顯然忽視了農村學校本身的獨特性。與農村文化的斷裂、學校管理與農村社區(qū)的隔離、農村學校特色化發(fā)展動機不強使得農村特色學校建設陷入困境。只有"重新發(fā)現(xiàn)"農村社區(qū)并在此基礎上建設"開放"的農村學校才能突破現(xiàn)有困境,使農村學校重新找回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點,從而探尋一條更適合自身實際的特色化發(fā)展之路。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揚州大學教科院;
【關鍵詞】: 農村基礎教育 特色學校 農村社區(qū)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研究”成果之一(項目主持人:袁桂林教授,項目批準號:10JZD0037)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2010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教育內涵發(fā)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特色學校的討論又掀起一輪高潮。然而,在涉及農村特色學校發(fā)展問題時,以往研究往往漠視農村特性,多強調教育公平。對于理論研究者而言,過于強調農村特色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保強;試論特色學校建設[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王凌;曹能秀;;依托學校建立民族農村社區(qū)學習中心的實踐探索——以云南省尋甸縣六哨鄉(xiāng)、聯(lián)合鄉(xiāng)為個案[J];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3 丁秀玲;張軍;;農村“陪讀” 城市“爆滿”——我國農村勞動力“陪讀式”轉移現(xiàn)象透視[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10年02期
4 劉鐵芳;;鄉(xiāng)村教育的希望是超越城市取向[J];青年教師;2009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小紅;農村社區(qū)參與學校發(fā)展計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莉;學生家庭文化:影響師生關系的“遠位變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亢雄;李治山;;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特色建設SWOT分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3 岳振國;;論民族院校傳統(tǒng)文化課程教學[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趙庭;;家校合作的阻滯因素及消解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馬戎;試論語言社會學在社會變遷和族群關系研究中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陳方紅;;教育過度:基于家庭社會資本理論的解釋[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7 陳忠勇;王波;;苗、漢雜居地區(qū)苗族學生低學業(yè)成就的原因分析——以畢節(jié)市觀音橋辦事處苗族教育為例[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2期
8 郭永麗;;高校教學評估檔案的管理及模式選擇[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馬曉龍;徐東;龍飛鵬;楊慶玲;;龍陵縣木城彝族傈僳族鄉(xiāng)基礎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3期
10 孫宗芹;;論少數民族地區(qū)語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民族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展望[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3 史夢薇;;試析鎮(zhèn)山村民族傳統(tǒng)教育現(xiàn)狀對民族文化傳承的影響[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玉彬;張樹安;宋敏;李曉梅;;民族高校多層次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A];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祁進玉;;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國經驗30年(1978~2008)[A];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滕志妍;;民族地區(qū)地方課程與多元文化課程的迷誤[A];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任勝洪;;侗族歌班的社會人類學分析——以從江縣小黃侗寨為個案[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羅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義質性研究視角[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李情;;學校“再生產理論”本土化的幾個問題[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滕星;;全球化與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A];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高級論壇2002卷[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2 藍波濤;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向幫華;符號哲學視野中土家族敬祖習俗育人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田夏彪;文化認同視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補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宮麗艷;天津市塘沽區(qū)域教育政策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田靜;教育與鄉(xiāng)村建設[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鄧紅;鄉(xiāng)村少數民族兒童的學校生活:甘肅民族地區(qū)農村學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蘭州大學;2011年
8 王華;新世紀鄉(xiāng)村小說主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溫潤芳;社會變遷中山西鄉(xiāng)土教材的編纂與應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陶格斯;文化差異與民族學生學業(yè)質量[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元勛;江西省樂安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調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曾淑軍;語言教育與社會區(qū)隔的生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劉華成;紅瑤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內教師支教工作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賢軍;廣西白褲瑤村落體育文化變遷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原春燕;平山木柄瑤的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金英;當代蒙古族學校教育和翻譯事業(yè)關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邵秀娟;符號塑造: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困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平果;師生隱性沖突之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道軍;語文學習方式對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影響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燕;國家文化安全背景下新疆邊境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存文;辦特色學!∮兰o新人[J];山西教育;1994年04期
2 趙積慶;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應注意的問題[J];普教研究;1995年03期
3 ;丑丑字[J];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04年06期
4 王正蘭;堅持與時俱進 創(chuàng)巴蜀特色學校[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5 曹大輝;周誼;;英美兩國特色學校初探[J];基礎教育參考;2006年04期
6 潘衛(wèi)國;;加快學校制度創(chuàng)新 扎實推進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J];吉林教育(現(xiàn)代校長);2007年05期
7 姚淑華;;對特色學校制度設計的幾點思考[J];吉林教育(現(xiàn)代校長);2007年Z2期
8 寧飛;;辦特色學校 育“四有”新人——記河南省睢縣育苑學校[J];小學教學(語文版);2009年09期
9 徐躍元;;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10 錢江紅;;關于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的思考和實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明亮;;豐富主題文化活動 創(chuàng)建航空特色學校[A];2011全國航空特色學校發(fā)展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2 洪福子;;依托科研,創(chuàng)辦朝鮮族特色學校[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3 任云杰;李貞;;優(yōu)化常規(guī)管理 辦好特色學校[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王文武;;藝術特色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5 ;辦特色學校 為富民服務——陵川縣六泉鄉(xiāng)赤葉河學校辦學情況的報告[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6 王文武;;藝術特色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7 孔祥利;;現(xiàn)代新型學校檔案建設的思考[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8年
8 關寶平;;創(chuàng)建九年一貫制特色學校的思考[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9 繆劍峰;;陶行知特色學校理論與實踐[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劉永軍;;我校培養(yǎng)藝體特長生的實踐與反思[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蘇軍;“項目制”構建教育內涵“大廈”[N];文匯報;2009年
2 周如青;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級中學特色學校項目!盵N];麗水日報;2010年
3 陳海峰 趙建明;“特色學!庇嗣N];中國水運報;2004年
4 楊永革;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N];甘肅日報;2000年
5 駐站記者 孫志遠;翁牛特旗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內容豐富[N];赤峰日報;2008年
6 記者 付宇;品牌老校吐新綠[N];牡丹江日報;2009年
7 北京市豐臺區(qū)分鐘寺小學校長 張鳳文;加強管理 創(chuàng)辦特色學校[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校長 李桂強;“特色學校”為啥“特”不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從教育大縣到教育強縣的跨越[N];江西日報;2010年
10 鮮潤;辦特色學校 促學生全面發(fā)展[N];南充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胡俊杰;小學英語教師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2 邵興江;學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蘊與文化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瑞國;我國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源源;英國特色學校的課程研究[D];溫州大學;2013年
3 杜少君;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 李劍;論普通中學特色學校建設[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蒲鄭;農村特色學校建設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李淑珍;論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胡文嫻;特色學校課程建設中教師參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王tD;英國特色學校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波;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及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秋健;特色學校創(chuàng)建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89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8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