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軟件支持的大學生學習模式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社會性軟件支持的大學生學習模式設計研究
【摘要】:網(wǎng)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帶來了Web2.0的全新體驗,,一系列社會性軟件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發(fā)展,其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特征受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青睞,使其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社會性軟件在理念和功能方面都對大學生學習尤其是大學生個性化的、社會化的、開放的新型學習方式提供了支撐,提高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力,有效促進個體的發(fā)展。 基于此,本論文希望通過系統(tǒng)探討社會性軟件支持大學生學習方式的方方面面,促進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深層學習,加速高效的信息化學習方式的完善,為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該學位論文的研究中,通過文獻研究,探討信息化學習模式的內涵、特征以及變革趨向,并總結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的能力需求,探討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趨勢,為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學習模式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從社會性軟件在大學生中應用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其在大學生學習應用中的可行性,并結合社會性軟件學習應用的成功案例加以說明;根據(jù)相關學習理論依據(jù),結合大學生學習特點和轉變趨勢,設計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新型學習模式,并提出社會性軟件支持下大學生學習模式中的學習活動類型,最后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案例實施予以驗證。
【關鍵詞】:大學生 學習模式 社會性軟件 學習方式轉變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0-057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錄7-10
- 1 緒論10-24
- 1.1 研究背景10-14
- 1.1.1 信息化時代對大學生學習方式提出新要求10-11
- 1.1.2 社會性軟件的迅速發(fā)展與普及11-12
- 1.1.3 大學生自身認知特點和學習特點的訴求12-14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8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4-16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6-18
- 1.3 研究內容及與意義18-20
- 1.3.1 研究內容18-19
- 1.3.2 研究意義19-20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20-24
- 1.4.1 研究思路20-21
- 1.4.2 研究方法21-24
- 2 相關概念理解及研究概述24-44
- 2.1 反思傳統(tǒng)學習方式24-27
- 2.1.1 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發(fā)展脈絡24-26
- 2.1.2 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局限性26-27
- 2.2 信息化學習模式概述27-36
- 2.2.1 模式與學習模式27-28
- 2.2.2 信息化學習方式分析28-29
- 2.2.3 信息化學習模式分析29-33
- 2.2.4 信息化學習模式變革的趨向33-36
- 2.3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學習特點分析36-44
- 2.3.1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需求分析36-40
- 2.3.2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分析40-42
- 2.3.3 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趨勢42-44
- 3 社會性軟件支持和促進大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44-74
- 3.1 社會性軟件的屬性44-51
- 3.1.1 社會性軟件的內涵44-46
- 3.1.2 社會性軟件的特征46-47
- 3.1.3 Web2.0 與社會性軟件47-51
- 3.2 社會性軟件促進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適切性分析51-57
- 3.2.1 社會性軟件帶來的學習變革52-53
- 3.2.2 社會性軟件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應用53-55
- 3.2.3 社會性軟件支持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優(yōu)勢55-57
- 3.3 社會性軟件在大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現(xiàn)狀57-67
- 3.3.1 調研的設計與實施59
- 3.3.2 調研結果與分析59-65
- 3.3.3 存在的問題65-67
- 3.4 社會性軟件教育應用的優(yōu)秀案例67-74
- 3.4.1 “教育大發(fā)現(xiàn)”社區(qū)簡介67-68
- 3.4.2 “教育大發(fā)現(xiàn)”社區(qū)的技術環(huán)境68-69
- 3.4.3 “教育大發(fā)現(xiàn)”社區(qū)的特點69-74
- 4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構建74-100
- 4.1 理論支撐75-82
- 4.1.1 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75-77
- 4.1.2 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77-78
- 4.1.3 活動學習理論78-81
- 4.1.4 非正式學習理論81-82
- 4.2 基于社會性軟件大學生學習模式框架82-93
- 4.2.1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內涵82-83
- 4.2.2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設計思想83-85
- 4.2.3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闡述85-89
- 4.2.4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意義89-91
- 4.2.5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中的注意問題91-93
- 4.3 社會性軟件支持下大學生學習的行動途徑93-100
- 4.3.1 主動獲取93-94
- 4.3.2 主動選擇94-95
- 4.3.3 主動發(fā)問95
- 4.3.4 主動合作95-98
- 4.3.5 主動建構98-100
- 5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模式的運用分析100-118
- 5.1 基于社會性軟件的大學生學習活動類型100-110
- 5.1.1 用社會性軟件支持自主學習100-103
- 5.1.2 用社會性軟件支持協(xié)作學習103-106
- 5.1.3 用社會性軟件支持探究學習106-110
- 5.2 社會性軟件支持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實現(xiàn)策略110-112
- 5.3 實踐案例分析:《網(wǎng)絡互聯(lián)學習》112-116
- 5.4 學習活動案例實施過程反思116-118
- 6 總結與反思118-122
- 6.1 研究結論與創(chuàng)新118-120
-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120-122
- 參考文獻122-128
- 附錄:社會性軟件在大學生學習中應用現(xiàn)狀的調查128-132
- 作者簡歷132-136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13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芍素,李軍;以提高素質為目的,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浙江大學大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的若干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2 崔景貴;大學生學習心理教育的新思路[J];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版);2001年01期
3 李廷憲;;關于大學生的大學精神教育的思考[J];教學研究;2001年03期
4 蔣忠英;;大學生要學習馬克思主義[J];中華魂;2001年04期
5 徐春華;全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研討會在大連召開[J];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6 文禎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提高大學生道德水平[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08期
7 牛玉君;蘭偉;;基于校園網(wǎng)構建校園虛擬社區(qū)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7年05期
8 張學眾;;大學生學習倦怠心理探析[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9 趙勤;;大學生外顯行為及其健康人格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10 楊羽;;現(xiàn)代大學生學習費用支出情況的調查[J];消費導刊;2008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慧;;激發(fā)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探討[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蔣新強;陳伯仲;;大學生學習心理、行為調查及對策研究[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3 戴慧莉;;大學生學習心理困擾與調適[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4 樓連娣;龐維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扎根理論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崔冠宇;趙俊峰;;大學生學習時間管理策略的應用特點[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艷梅;王娟;石文典;;大學生學習型實踐社區(qū)發(fā)展與組織承諾[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魏萍;楊爽;于海濱;;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學習倦怠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陳先;蘇琦;張旭東;;粵西大學生專業(yè)承諾、學習倦怠的現(xiàn)狀及其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田瀾;鄧琪;;大學生學習壓力感問卷的初步編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鄧如陵;;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大學生學習心理輔導的目標追求[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朗明;浦江有一個大學生模擬就業(yè)基地[N];金華日報;2008年
2 郭耀紅 曹瑩;華北電力大學:涌現(xiàn)大學生學習十六大熱潮[N];科技日報;2002年
3 王旭東;讓感恩成為學習的新動力[N];工人日報;2007年
4 記者 柯進;限制校外租房治標難治本[N];長江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張苑 徐瑩波;大學生盲目考證熱的背后[N];桂林日報;2006年
6 李海秀;全國大學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座談會舉行[N];光明日報;2007年
7 徐勇;全面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N];新華日報;2006年
8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 羅照春;大學生“心病”何來又何去[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謝衛(wèi)東邋陳曉春;探訪全國首家大學生學習支持中心[N];新華日報;2007年
10 通訊員 宋建峰;木壘縣選聘60名大學生任“村官”[N];昌吉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靜;中西方人“社會性”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徐霞;社會性體格焦慮的測量及其與身體鍛煉之間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譚晶華;川端康成文學的藝術性·社會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李峰;鄉(xiāng)村教會的組織結構及其運行機制[D];上海大學;2004年
5 趙寶春;中國消費者倫理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何漢明;基于角色的多智能體社會模型研究與應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余冰;西街社會[D];中山大學;2008年
8 熊兵嬌;實踐哲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9 李宏昀;超越事實世界[D];復旦大學;2008年
10 冷如波;產(chǎn)品生命周期3E+S評價與決策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凡;社會性軟件支持的大學生學習模式設計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2 馬印普;大學生學習自由權利保障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陳燕;對當前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麗明;Web2.0環(huán)境下大學生知識管理能力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牛麗鳳;大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翠平;“考證熱”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劉元英;大學生學習心理研究及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8 董海燕;大學生學習策略研究:學習生態(tài)的視角[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鄭霞;大學生攀比現(xiàn)象透視與引導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魏婷;大學生學習倦怠初探[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42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