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認知理論及其對教學設計與技術的應用啟示
本文關鍵詞:具身認知理論及其對教學設計與技術的應用啟示
【摘要】:具身認知主張身體的知覺是行為產(chǎn)生的基礎,認知是具體的個體在實時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在關于世界、心智、知識和認知等多個方面,具身認知與客觀主義和建構主義在范式上都呈現(xiàn)出很大不同。由于抓住了具身性這一核心特性,具身認知發(fā)現(xiàn)了一條與客觀主義和建構主義兩種關于現(xiàn)實的極端觀點之間的中間道路,對以往的理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擴充性。具身認知對于我們理解學習,明確一切教育實踐的出發(fā)點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意義,也為更具包容性的貫一教學設計提供了可能的認識論基礎。同時,具身認知對于開展與教學活動并行的教學設計,設計整合了物理、生物與電子媒介的"認知系統(tǒng)"環(huán)境,對于促進學習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傳媒科學與技術系;
【關鍵詞】: 具身認知 教學設計 具身性 范式 應用啟示
【基金】: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課題“未來課堂環(huán)境下教與學的方式研究”(課題編號:D/2011/01/103)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教學設計是一門具有方法論性質的交叉學科,其理論基礎依賴于多種理論的交互作用。在構成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當中,學習理論一向被視作最為重要的一塊。而眾多的學習理論當中,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對教學設計產(chǎn)生顯著影響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是認知學習理論?梢哉f,從早期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呂林海;高文;;走出建構主義思想之惑——從兩個方面正確把握建構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意蘊[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葉浩生;;認知心理學:困境與轉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李恒威;盛曉明;;認知的具身化[J];科學學研究;2006年02期
4 李其維;;“認知革命”與“第二代認知科學”芻議[J];心理學報;2008年12期
5 葉浩生;;具身認知:認知心理學的新取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5期
6 趙健;;走向學習、認知與技術研究的深度融合——《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三版)》第三部分述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3期
7 陶侃;;數(shù)字游戲中的學習脈絡與場域生態(tài)[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9期
8 何靜;;具身心智的物理主義困境[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彥;;論身體在當代語境下的顯性表達[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唐金貴;;淺析石油開采企業(yè)安全培訓問題[J];安全;2009年07期
3 王曉農(nóng);安廣民;;翻譯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自主學習整合模式探討——以外語專業(yè)本科翻譯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4 李珂;;因特網(wǎng)輔助外語寫作測評[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楊致遠;;《金山》的身體敘事[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梁國偉;薛永增;;數(shù)字家庭影院:計算機與網(wǎng)絡技術重構的觀眾身體空間[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7 陳也奔;李占剛;;后現(xiàn)代環(huán)境倫理學對哲學主體關系的偏離[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5期
8 吳曉云;;試論歷史意義[J];北方論叢;2007年05期
9 柳瑞明;;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設計初探[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10 王濤鵬;;《美術作品欣賞》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昌送;;突出發(fā)展學生關鍵能力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2 邢莉;;蒙古族那達慕的人文精神[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3 娜仁;湯匯道;劉志迎;;情境認知理論在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實驗軟件開發(fā)中的應用[A];第八屆全國高校經(jīng)濟管理類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皎雯;;美國高中生來華夏令營漢語項目教學模式管窺——基于芝加哥高中生暑期漢語項目的個案研究[A];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2008年
5 吳朋飛;;涉身認知淺談[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楊沐;;時空的新內(nèi)涵界定[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7 張再林;燕連福;;從經(jīng)驗到體驗: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徹底經(jīng)驗主義轉向[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楊春時;;中西主體間性美學的互補:審美同情說與審美理解說[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夏婉云;;鸞生與變身——論唐捐詩生發(fā)的時空[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陳榮;;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音樂情景教學[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陳,
本文編號:7646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4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