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貧困中學女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13:19
本文關鍵詞:農村貧困中學女生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精神衛(wèi)生 適應 心理學 回歸分析 學生 農村人口
【摘要】:目的探討農村貧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行為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為提高農村貧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應付方式問卷,對江西、云南、陜西農村690名中學女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貧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富裕女生差,貧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總分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應對方式上,初二貧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貧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較在逃避一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貧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尤其在"自責"、"逃避"的相關有統(tǒng)計學意義。女生應對方式各維度中,解決問題、合理化、幻想和自責均能顯著預測心理健康(t值分別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責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中最為顯著,解釋量達21%。在本研究的眾多家庭與社會背景因素中,只有貧困度能顯著預測心理健康(t=2.96,P0.01)。結論貧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關注農村貧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幫助她們采用積極的求助方式,對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江西教育學院教育系;南昌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南昌工學院心理咨詢中心;江西師范大學心理教育中心;
【關鍵詞】: 精神衛(wèi)生 適應 心理學 回歸分析 學生 農村人口
【基金】:國家青年基金課題(CIA050043)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貧困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倍受社會各界及教育部門的關注,而農村貧困女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更應受到重視。近年來中國學者較多從教育的角度研究,認為貧困女生在經濟、地區(qū)發(fā)展、學校條件、家庭環(huán)境以及性別上往往處于不利的地位[1]。傅金芝等[2]認為,貧困地區(qū)女生在認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全明;謝玉蘭;;貧困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林茜彬;;淺論農村女童的教育權利與性別平等[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3 張國棟;;民族地區(qū)農村女童教育問題的成因分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楊s,
本文編號:759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595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