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代教育技術學理論范式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當代教育技術學理論范式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技術 理論范式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從學科的角度對中國當代教育技術學的三種主要理論范式進行對比研究。文章認為"過程與資源"范式和"媒體技術應用"范式由于其研究對象缺乏獨特性與穩(wěn)定性,研究內容難以具備學科知識體系所要求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研究方法無法生產出可以真正被檢驗的學科知識,故而形成的理論范式在確立教育技術學學科地位方面顯得底氣不足;而"教育教學系統(tǒng)構造技術"范式在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卻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與合理性,并且逐步形成作為一門學科的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思維,即從技術學的角度深入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最終形成一套理論體系。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系;
【關鍵詞】: 教育技術 理論范式 研究對象 研究內容 研究方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課堂教學改革的文化生態(tài)及其優(yōu)化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12YJA88013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57
【正文快照】: 一、前言(一)研究問題的提出本文從學科的角度對中國當代教育技術學的三種主要理論范式進行對比研究。對于“學科”概念的表述在《辭海》有兩種內涵:一是指學術的分類,即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專業(yè)分支;二是教學科目的簡稱,亦即科目[1]。本文的“學科”取前者之意。如果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龍;教育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的構成——三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楊開城;教育技術學——“開發(fā)取向”的教育理論探究[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李祺;李春鵬;;教育技術是什么[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焦建利;論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08期
5 楊開城;一種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技術人造物缺陷分析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5年08期
6 潘天群;技術科學是何意義上的科學?[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年03期
7 徐曉東;教育技術學的研究領域及其研究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智庭;王佑鎂;顧小清;;教育技術的實踐場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家軍;后現代主義之于課程研究的意義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樂先蓮;;比較教育和社會學的關系史及其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3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周會娟;從一元到多元: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與展望[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5 李康;;網絡課程的含義及其教學設計的問題[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9期
6 李龍;教育技術人才的專業(yè)能力結構——五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李祺;李春鵬;;教育技術是什么[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胡來林;安玉潔;;近十年來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回顧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李子運;;教育技術學若干問題的反思——兼論開展教育技術哲學研究之必要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10 李政濤;;為人的生命成長而設計和發(fā)展教育技術——兼論教育技術學的邏輯起點[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錢林曉;;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茶世俊;;教育政策的權力分析芻議[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3 鄭衛(wèi)新;;從方法論角度探討我國音樂教育學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4 眭依凡;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與治校[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黃忠敬;知識·權力·控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亞慧;教學認識方式考察[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狄飛;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沈曉春;關于信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劉堂斌;建構認知結構,增強主體意識——開放式文言文教學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李冬梅;對小學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觀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梅;教育研究道德規(guī)范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7 唐涌;從方法論看四川中小學教改研究的發(fā)展及特點[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8 魏政莉;蘭州市城區(qū)中學生違紀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9 鄒漢林;實施人才戰(zhàn)略與教育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楊艷芳;大學物理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克抗;也論教學設計與教學論——與李秉德先生商榷[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李祺;發(fā)展電化教育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李文光,張文蘭,何克抗;有關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李龍;教育技術學科的定義體系——一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5 徐曉東;教育技術學的研究領域及其研究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6 李祺;論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7 李康;教育技術與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張景生,謝星海;淺論教育技術價值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梅家駒;教育技術的價值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趙厚福,劉兆臻;教育技術的技術本質與定義[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閆宏秀;技術進步與價值選擇[D];復旦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娜順其其格;;教育技術之淺見[J];中小學電教(下);2011年09期
2 ;第七屆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將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永海;;第七屆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論壇11月召開[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4期
4 ;2011年第七屆全國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學術論壇通知[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7期
5 陳小民;;教育學原理對教育技術學的啟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8期
6 陳雪玲;苗新萍;;探尋教育技術學的邏輯起點[J];中小學電教;2011年06期
7 甘偉梁;;我的教育技術觀[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8 陶善菊;劉清堂;王凡;黃煥;郭海燕;王勝明;;基于知識元的教育技術學科資源庫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05期
9 ;觀點鏈接[J];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08期
10 孫方曉;;關于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心;;教育技術學中的系統(tǒng)思想與辯證思想[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鄭旭東;;教育技術哲學研究論綱[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鄭尚武;;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基本觀念的系統(tǒng)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4 鄭尚武;;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基本觀念的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羅江華;;田野工作在教育技術研究中的價值及其應用[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鄭尚武;;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基本觀念的系統(tǒng)分析[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7 鄭尚武;;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基本觀念的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8 桑新民;;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劉雍潛;李龍;謝百治;潘克明;陳麗;董玉琦;韓錫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fā)展研究》課題報告[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10 白銀;;國內教育技術媒體研究概述[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開城;為教育技術學正名[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2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上)[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王昱虹;古城網事[N];網絡世界;2002年
4 黃榮懷 曾蘭芳 余冠仕;教育技術大檢閱(下)[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湖南師范大學 彭紹東;AECT教育技術新定義的解讀與啟示[N];中國教育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茅衛(wèi)東;基礎教育信息化探索沒有盡頭[N];中國教師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劉碧瑪;教學儀器設備: 發(fā)展迫在眉睫[N];科技日報;2002年
8 記者 范緒鋒 劉繼安;發(fā)展現代遠程教育勢在必行[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吳滔;教育信息化:如何走出誤區(qū)[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記者 盧勁杉 李雪梅;教學走向信息化 教育莫失人情味[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加圣;基于范式轉換的外語教育技術學學科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徐曉雄;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績效技術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沈書生;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宮淑紅;美國教育技術學的歷史與范式演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衛(wèi)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姚紅玉;基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虛擬導師系統(tǒng)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李美鳳;廣義技術視野下的教師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臘梅;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韓亮;高師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課程設置探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3 高山;復雜性視野下的教育技術學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學;2011年
4 邵帥;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yè)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琳;中美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彥棟;中國教育技術學理論體系構建探索[D];云南大學;2012年
7 楊偉偉;地方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課程設置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熊佳慧;就業(yè)視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小多;教育技術學本科生視覺素養(yǎng)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戚雪;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研究性教與學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07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0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