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
【摘要】: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引發(fā)了全球范圍的教育信息化變革浪潮。在教育信息化變革背景之下,職業(yè)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文化基礎課的化學課程在這樣的變革中受到強烈沖擊。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行動分析方法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對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分以下幾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緒論,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研究研究背景、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第二部分—信息化背景下化學課程變革分析。在研究中職化學課程變革的基礎上,總結傳統化學教學模式的缺點,提出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的價值,,并分析其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模式的構建。依據整合原則和和前人總結整合模式基礎上提出適合于中職化學課程的模式。 第四部分—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的案例分析。根據前一部分構建出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模式的基礎上,分析和評價三個教學案例。 本文的核心是整合模式的實踐研究及應用,旨在為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職校物理教學尋找一條高效科學的途徑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化學課程 整合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3.8;G43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一 緒論6-9
- 1.1 問題提出的背景6-7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7-9
- 1.2.1 研究的目的7-8
- 1.2.2 研究的意義8-9
- 二 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學課程變革分析9-29
- 2.1 中職化學課程的基本特點和要求9-12
- 2.2 中職化學傳統教學模式及局限性12-18
- 2.2.1 化學教學模式的含義12-14
- 2.2.2 中職傳統化學教學模式的基本類型14-16
- 2.2.3 中職化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1816-18
- 2.3 信息技術在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18-22
- 2.3.1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價值分析18-19
- 2.3.2 信息技術在中職化學課程中應用模式19-20
- 2.3.3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20-22
- 2.4 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22-29
- 2.4.1 相關概念探析22-23
- 2.4.2 學習理論23-24
- 2.4.3 教學理論24-26
- 2.4.4 教學設計理論26-29
- 三 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的整合模式29-39
- 3.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的模式探索29-31
- 3.2 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的整合原則31-33
- 3.3 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的整合模式33-39
- 3.3.1 基于問題的“信息加工-合作交流”模式33-35
- 3.3.2 基于任務的“活動探究-模擬實踐”模式35-36
- 3.3.3 基于資源的“主題探究-網絡交流”模式36-39
- 四 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39-48
- 4.1 “信息加工-合作交流”模式案例及應用分析39-41
- 4.2 “模擬實驗-活動探究”模式案例及應用分析41-45
- 4.3 “活動探究-網絡交流”模式案例及應用分析45-48
- 五 總結與反思48-49
- 參考文獻49-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寶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實施的思考[J];學苑教育;2011年14期
2 肖月寧;;信息技術能否改革教育——正確認識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期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3 劉文紅;;小學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中);2011年04期
4 吳偉民;李婷;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王娜;王洪峰;;信息技術與線性代數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6 吳畏;;實施課程整合 構建“學教并重”的新型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7 賀林;;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多媒體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8 朱文照;;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19期
9 杜紅梅;;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8期
10 魯啟虎;;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的整合[J];學苑教育;2011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婷;;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張明凱;;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3 符惟英;;初探網絡環(huán)境下的政治課堂教學[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鐘金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 “網上購物”一課感悟[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周述璋;劉林;張瑞秋;;信息技術與工程圖學教育[A];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6 王麗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視點——大同市鄉(xiāng)土教材“云岡石窟”研究性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孫哲;;當教學遇上信息技術[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侯榮;;《管理學基礎》課程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案例[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9 紀紅;郭公民;;多媒體輔助教學現狀的分析[A];都市型高等農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10 蔡國英;;淺析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信息技術》中的課程整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2 墊江第一職業(yè)中學 劉燕 肖錦標;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課程整合[N];學知報;2011年
3 山東省鄒平縣黃山中學 256200 廉士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注意的問題[N];學知報;2011年
4 樟樹市洲上初中 呂美華;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N];宜春日報;2008年
5 河北省保定150信箱子弟學校教務處 劉艷軍;辨析課程整合中的“整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高中 王蘭芬;淺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N];學知報;2011年
7 宿德坤;數學的課程整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8 山東省萊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杲學校 孫國強 張興菊;把握課程整合的切入點[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9 宜興市官林實驗小學 朱華良;運用信息技術 促進學習發(fā)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10 新疆哈密吐哈石油高級中學 常玉國 劉雪娟;課程整合促進學習變革[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小勇;問題化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釗;森林資源災害應急機制及應急智能決策系統構架初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3 高靜學;政務流程再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李應博;我國農業(yè)信息服務體系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師專業(yè)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葉春;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信息技術與模型方法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代宏坤;信息技術采納時間的決策模型及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伍正翔;批判與超越[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朱廣君;基于IT的建筑企業(yè)價值鏈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10 王李;中國商業(yè)銀行再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永衛(wèi);關于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中華;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效能差異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崔貴愛;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模式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宓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齊次;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芻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劉健平;論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程的整合[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郭浩琳;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整合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8 沈健;信息技術與大學物理課程整合的設計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韓穎;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整合[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袁智強;信息技術與初中幾何教學整合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信息技術與中職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
本文編號:5110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