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思維是《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立德樹人”文件的要求,培養(yǎng)科學思維是個人決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時代對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結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哲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在辨析科學思維、生物學科學思維等概念的基礎上,以微課為教學方式,“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和“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知識為依托,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中展開實踐研究,旨在促進高中學生生物學科科學思維的發(fā)展。本論文主體包括兩大部分共六章展開研究,第一部分是有關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理論探討,由前三章組成,第二部分是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包括第四和第六章。具體如下:第一章從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選擇科學思維進行研究的三點理由:一是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二是當今課堂教學實際面臨的困境,“為思維而教”的呼聲越來越高;三是結合生物學課堂教學的特點,知識之間的邏輯性較強。其次對研究科學思維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進行評估,接著對國內外有關科學思維研究進行綜述,最后引出本研究的內容依托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在以微課為背景的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為目的,主要通過實證研究進行。第二章站在已有關于科學思維研究成果的高度進行總結,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對科學思維進行概念界定,指出本研究的科學思維概念是從狹義的角度,它以高中生物學知識為基礎,從學生能利用知識邏輯順序,再現科學發(fā)現過程、能展現假設推理過程、能從感性材料中進行歸納與概括這3個維度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guī)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本章還包括對科學思維概念界定以及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理論基礎。第三章主要解決什么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其原則有四:一是要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和內化;二是有利于實現分層教學;三是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的掌握;四是教學設計要有彈性,要關注問題的生成。因此,科學思維是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而得到培養(yǎng)的。第四章進入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教學設計部分。主要以“細胞器——細胞內的分工合作”和“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為例進行說明,其包括微課的旁白、教學設計的8個子元素、紙筆測試的內容及格式,重點突出微課背景下教學設計的學生活動和意圖,僅僅圍繞科學思維的3個維度進行展開。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科學思維3個維度的紙筆測試結果。針對第一輪教學實驗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不太顯著的問題,調整實驗方案進行第二輪教學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在能展現假設推理過程和能從感性材料中進行歸納與概括這兩個科學思維維度的部分教學實驗結果與對照組存在極顯著差異(P0.05),相應的教學課例為“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ATP的結構和功能”和“有氧呼吸的過程”。第六章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主要結論并提出展望:微課教學中優(yōu)勢劣勢并存、更能發(fā)展學生歸納與概括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高中生的科學思維是可以培養(yǎng)并發(fā)展起來的。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33.91;G434
【圖文】:
圖 1 酵母菌在釀酒中的物質變化2.酵母菌進行細胞呼吸時,消耗的吸所占的比例是( )A.1/2 B.1/3 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4 個小題空 6 分,共 90 分)1.ATP 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 結合而成),“~”代表 放出來)。ATP 與 ADP 是可以相互轉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是生物界的接”)提供能量。2.細胞呼吸的方式有

大氣中氧的濃度與植物組織內CO2的關系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靜;于海波;;教學邏輯的價值追求與二維結構的運演[J];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08期
2 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年05期
3 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年09期
4 劉恩山;;用科學探究的方式來教授生物學[J];中學生物教學;2012年12期
5 趙藝;;論整合推理的認知與跨文化實證研究的可能途徑[J];邏輯學研究;2011年04期
6 胡衛(wèi)平;劉麗婭;;中國古代教育家思維型課堂教學思想及其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28期
7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8 熊明輝;易永勝;;邏輯與科學思維的融合——第二屆邏輯與思維科學論壇綜述[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11年01期
9 林崇德;;基礎教育改革心理學研究30年[J];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郭紅霞;唐曉鳴;;為思維而教——兼談思維教學的價值和方式[J];教育探索;2009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鐘啟泉;;課堂轉型的挑戰(zhàn)[N];中國教育報;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米廣春;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新;微課程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設計和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陸茵;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滲透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甘先暖;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娟;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D];揚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
2763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6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