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知識概念化的經(jīng)驗與啟示——兼論美國阿維諾學院教師教育案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曙光;;一流大學校長的教育理念:經(jīng)驗與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方德生;;西方國家學校德育的經(jīng)驗與啟示[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吳紅英;陳方前;;中央蘇區(qū)大力發(fā)展農(nóng)村教育的經(jīng)驗及啟示[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年06期
4 唐涌;;香港公開大學遠程教育研究的特色分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徐伯華;寧連華;;美國準教師教育中的研課經(jīng)驗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年11期
6 劉建發(fā);;英國教育財政投入法制保障的經(jīng)驗及啟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7 劉建發(fā);;美國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法制保障的經(jīng)驗及啟示[J];法學雜志;2010年06期
8 任淑艷;;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老區(qū)教育發(fā)展的經(jīng)驗及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吳吉惠;;試述19世紀以來英國女子社會教育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董小紅;;英國GCE A Level中心評審課程任務的介紹——以歷史科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曉燕;;青春期,呼喚愛的輔導 一堂心理輔導課的啟示[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張鐵明;;中國教育市場的特點及其啟示[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程東元;劉雍潛;;AECT新定義的特色與啟示[A];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構(gòu)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4 楊艷霞;;關于陶行知社會與個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調(diào)查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5 曲正偉;;美國縮減班額計劃的實踐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王文婷;高成;;“李約瑟問題”對科學教育改革的啟示[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程紅艷;;論杜威的教育環(huán)境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勁松;;杜威教育目的觀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進今日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發(fā)展:美國學習研究的啟示[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章凱;;興趣研究對教與學的啟示[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吳正憲;如何走上教學智慧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專欄主持人 宋曉夢;法國“做中學”項目給我們的啟示[N];光明日報;2002年
3 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教授 徐聲漢;“一樹百獲”的啟示[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4 張國斌;得失與啟示:從“吃餛飩”談起[N];中國教師報;2003年
5 胡根林;找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視角[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山東兗州一中 張允公;韓國教師城鄉(xiāng)互換制度的啟示[N];光明日報;2004年
7 周彬;教師需用一生備的是什么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肖云;交通安全宣傳進學校的啟示[N];廣安日報;2005年
9 本報通訊員 韓克旺 張建軍;“他山”歸來謀“攻玉”[N];隴東報;2006年
10 王磊;萊蕪“校校通”工程的啟示[N];科技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國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馬敏;PCK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周福盛;教師個體知識的構(gòu)成及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新海;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阻抗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楊鴻;教師教學知識的統(tǒng)整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徐湘荷;生態(tài)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吳衛(wèi)東;教師個人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屠莉婭;課程改革政策過程:概念化、審議、實施與評價——國際經(jīng)驗與本土案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王晶瑩;中美理科教師對科學探究及其教學的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魯平;新加坡教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高潔;杜威的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愛華;概念重建主義課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曾鳴;美國PDS的探析與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宿向東;新加坡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6 向巖兵;論經(jīng)濟改革對教育改革的若干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徐坤;明清蒙學教材的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與借鑒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9 李海燕;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10 馮蕙;美國特許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611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