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大學生心理癥狀對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的回歸分析
【作者單位】: 赤峰學院繼續(xù)教育部;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軍;;蒙古族和漢族大學生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李軍;;蒙古族、漢族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癥狀的相關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3 李義安,王學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5期
4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5 李軍;;蒙古族、漢族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癥狀的相關分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18期
6 程紹珍;楊明;;河南省高校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6年12期
7 俞磊;應付的理論、研究思路和應用[J];心理科學;1994年03期
8 梁寶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劉暢;關于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Ⅱ-應付方式的評定、分類與估價[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年04期
9 王楨;陳雪峰;時勘;;大學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10 解亞寧,張育昆,趙靖平;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人格因素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曉濱;高原作業(yè)人群心理適應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3 于愛萍;李培培;張黎明;;合肥市托幼機構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4 楊海;婁振山;;血液透析患者社會心理狀況相關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7年05期
5 宋巖松;;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查[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方百盈;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安徽體育科技;1999年03期
7 陶英樸;對運動員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0年03期
8 翟長平;;伴危險行為精神疾病患者親屬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9 喬文達,畢希名,唐明,王方,徐以琳;船員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青島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10 喬文達,王海青,王芳,楊團真,郭冰瀅,畢希名;護士長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關因素調查[J];青島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曉苗;劉丹;高文斌;;北京女大學生進食障礙、生活事件及應對方式關系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2 鄭慧;;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性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童輝杰;;中國大陸二十年變遷:SCL-90及其常模[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強;王柏根;盧菁菁;;影響高一學生敵對傾向的個性特征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龐金鳳;楊紹清;高志俊;李建明;;內科住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朱本亮;王虎;榮良群;鹿德智;;徐礦集團職工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邱達明;;師范院校大學生身體鍛煉與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張誠;;我國成年女足運動員比賽中應對方式特征與培養(yǎng)思路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郭汲源;賈海濤;侯振成;李繼陽;李富和;趙祖安;;北京市某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A];2006年度全國第九次精神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王順梅;汪云;;大學生心理普查中的測驗誤差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亮;道家認知療法治療焦慮性神經(jīng)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2 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4 董惠娟;地震災害與心理傷害的相關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黃國平;女性服刑人員中精神創(chuàng)傷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關系以及PTSD的心理學、認知功能、神經(jīng)生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6 胡志;我國籃球運動員比賽應對方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7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8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何梅;燒傷并發(fā)抑郁情緒認知加工特點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10 韋雪艷;基于交互作用的民營企業(yè)家壓力應對策略與倦怠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安徽省非體育類在讀研究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紅梅;蒙漢父母教育價值觀、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生人格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暢;監(jiān)獄警察應對方式問卷的編制及對其心理健康和應對方式的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雪琴;應對方式對特質焦慮與學業(yè)拖延關系影響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偉珍;高中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楊薛雯;“90后”與“80后”大學生人格特質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倩;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歸因風格對大專生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堅;運動員的應對策略、運動心理技能與運動競賽狀態(tài)焦慮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裴元慶;張家口市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江英;老年人身體鍛煉對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覃殿益,韋克平;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及教育對策探討[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2期
2 楊勝勇;貴州民族學院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答會明,李夢月;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4 李慧民;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個性及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6期
5 李義安,王學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5期
6 張強,陳麗嬌 ,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7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8 姬上兵,郭仲才;體育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個性特征與學習成績相關性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9 羅增海;SCL—90和EPQ對282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分析[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姚斌,汪勇,王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君;;芻議大學新生的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J];學習月刊;2011年10期
2 尹紹清;趙科;尹可麗;;彝族大學生負性自動思維的結構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3期
3 周喜華;;高校留級生的學業(yè)倦怠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13期
4 孫瀟镥;;大學生挫折應對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5 邱鴻鐘;陳曉云;馬利軍;;廣州公交車司機壓力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7期
6 田芳;姚本先;;論孟子的人格特征及其價值取向[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7 彭小紅;鄭誼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Z1期
8 蔣燕賓;;基于大專學生應對方式的調查與研究[J];文教資料;2011年20期
9 艾桃桃;歐陽明昆;雷湘竹;;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人格特征及其相關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3期
10 王冰;才運江;王鑫龍;姚大志;曹建琴;;醫(yī)學生社交焦慮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紅;郭成;;中學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張晶;王才康;;軍人工作倦怠與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梁三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傾向與應對方式、人格及心理健康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張嵐;劉愛書;;中學生負面身體自我及與人格、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蔣春清;陶建青;陳忠勛;饒秋鳳;黃秋芳;韋春燕;羅小林;;仫佬族地區(qū)護士群體心理健康及其與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A];全國第5屆重癥監(jiān)護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張喜梅;童永勝;朱鳳艷;張興理;;人格和應對方式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劉竹華;杜勇;胡春萍;;銀川地區(qū)公安民警的應對方式、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趙欣;;工作應激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劉訓儉;;手術室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的研究[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田春梅;張素珍;王素枝;;臨床護士情緒障礙及應對方式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文郁;蒙古族大學生的媽媽[N];中國消費者報;2011年
2 王宗;教師應具備五種人格特征[N];青海日報;2001年
3 老涂;諾獎得主盧瑞亞談自傳人格特征[N];大眾科技報;2006年
4 記者 蔣夫爾;新疆 聘畢業(yè)生到村任職[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原方;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N];中國婦女報;2006年
6 賈曉燕;良好心理與健全人格[N];濟寧日報;2009年
7 韓文;實現(xiàn)理想自我所具備的人格特征[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4年
8 張二虎 孟旭;從大學生應對SARS看心理健康教育漏缺[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石彤;詩人巨賈黃怒波[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10 記者 溫云楠;我區(qū)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15.87倍[N];阿勒泰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華春;中國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李鈾;銀屑病患者心身狀態(tài)研究及新醫(yī)學模式的治療探索[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3 梅松麗;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劉晴;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影響因素及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方正;可辯解型產(chǎn)品傷害危機對顧客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李楊;慢性病患兒及父母應激源、應對方式以及教育干預效果評價[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訂及初步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王文燕;個性與情志致病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9 植鳳英;西南少數(shù)民族心理壓力與應對:結構、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10 金慶英;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曉東;體育合作學習對不同人格特征大學男生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0年
2 張夢玲;初中生網(wǎng)絡成癮傾向與其人格特質、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運全;海軍航空兵士兵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7年
4 張義;駐高原武警邊防軍人的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韓艷萍;蒙漢高中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關系的比較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6 方紅麗;醫(yī)學碩士研究生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對其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07年
7 巴友良;醫(yī)學生社交焦慮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鄒娟;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9 趙英武;警察心理壓力、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何國剛;美術專業(yè)大學生人格特征、自我概念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32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3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