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適合學生的教學”
[Abstract]:Teaching is being made suitable for students to become the pursui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t first, it seems that this is like the ancient thought of teaching in today's new expression form, but in fact, it is the call of the purpose and ontology of educators in the era of humanism values. The reason why we pursue``suitable for students' teaching'' today shows that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idea is in lin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of education, and the call to``suitable for students'' , seek and create, in fact, expresses the call of the times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志明;;教學策略的本質及思考[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8期
2 劉野;;互動教學內涵及實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年03期
3 李如密;王冬黎;;課堂教學等待藝術探微[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8期
4 李軍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理念[J];現(xiàn)代教學;2011年06期
5 楊瑞姣;姬慧娜;王妍莉;;基于行動研究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策略有效性探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8期
6 荷烈治;牛志奎;;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指南[J];教育;2011年19期
7 王理;馮潔;;基于多元智能因素分析的教學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7期
8 孫廣勛;;“約會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提升[J];基礎教育;2007年11期
9 裴長安;;基于PBL教學法的公共教育學教學策略探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武晶晶;王文利;;網(wǎng)絡課程中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設計[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何玉青;曹峰梅;;借鑒美國教學模式改進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探討[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陶冶;柳長友;;構建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力增長[A];國際創(chuàng)造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譚永鳳;;轉變教育理念 打造貴州教育特色[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田清壽;劉定友;;淺談民辦教育機構的品牌建設[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薛慧麗;;構建和諧校園從心理健康開始[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6 陳丁和;;心理健康視角下的校園文化建設[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培敏;“六導”教學策略[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特級教師 金哲民;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3 閆文學 陳明 記者 王維彬;研教學策略 揚質量風帆[N];延安日報;2010年
4 北京教育學院 時俊卿;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學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高海英;為運用多元互動教學策略打造高效課堂[N];濟寧日報;2009年
6 李 健;課改:質量就是生命[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黃明鑫 達興文;樹立新的掃盲教育理念[N];自貢日報;2011年
8 宋新;溫暖的教育理念是可以觸摸的[N];天津教育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辛成;轉變教育理念 向課堂要效益[N];銅川日報;2010年
10 本報評論員 劉文寧;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N];工人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映學;初中學生空間與圖形認知技能獲得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柏宏權;適應性教學系統(tǒng)中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艷梅;科學哲學視域下反映真實科學的理科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靜;意境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馮青來;文化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德云;美國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教學標準及其認證:開發(fā)、實施及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生;校長決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齊媛;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志濤;個別化教學的有效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屠宏;網(wǎng)絡學習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斐;成就目標對小學五年級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作用[D];河北大學;2006年
4 米雁;人文精神關懷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玨;“圖形組織者”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郝連科;大學生網(wǎng)絡學習主動性的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徐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異步交互教學策略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8 梁琴;英語審美化教學策略對初一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9 王冀;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靳君;基于個性化學習支持系統(tǒng)的教學活動編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00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0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