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社會適應狀況評估的理論模型建構與驗證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ask analysis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divided into content field and functional state. Through the open questionnaire, four specific areas of social adaptation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was compiled to verify it. After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 filled out by 2314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a questionnaire was formed to assess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adolescents. There were 50 items in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8 first-order factors, such as self-affirmation, self-annoyance, pro-social tendency, social alienation, efficiency, illegal behavior, positive coping and negative withdrawal.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ields: self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behavioral adap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as well as two functional states: positive adaptation and negative adaptation. The second order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 fits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be investigated from four adaptation fields and two functional states. The domain-function theory model of social adaptation assessment is preliminarily verified.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安徽農業(yè)大學心理學系;中山大學心理學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的評估及其保護因素與危險因素研究”(05JJDXLX001)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2 周暉;張豹;譚銳;黃鳴鶴;;中學生社會適應狀況問卷的編制及其信效度的初步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9期
3 李文道,鄒泓,趙霞;初中生的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3期
4 王永麗,林崇德,俞國良;兒童社會生活適應量表的編制與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5 陳建文,黃希庭;中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理論構建及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6 王爭艷,雷靂,劉紅云;親子溝通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兼及普通學校和工讀學校的比較[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7 聶衍剛;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學報;2008年09期
8 陶德清;適應行為的基本理論及其測驗[J];中國特殊教育;1999年02期
9 張雅明,曾盼盼,俞國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畢業(yè)生追蹤調查課題組;安徽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報告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朱祖林;開放教育畢業(yè)生追蹤調查問卷結構設計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張同健;;基于數據檢驗的國有商業(yè)銀行資金業(yè)務內部控制績效系統(tǒng)微觀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4 葛明貴;漆文燁;;青少年知識利用影響因素問卷的編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李磊;;大學生對弱勢青少年群體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兼論弱勢青少年的社會適應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劉敏嵐;;農村青年教師壓力問卷的編制與統(tǒng)計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3期
7 姚洪章;;農村生源大學新生學校適應性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8 張麗穎;李勝連;;基于協(xié)同管理理論的農業(yè)企業(y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1期
9 馮誠;陳景秋;;對雇主品牌要素構成問題的實證分析——基于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對理想雇主的期望調查[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張瑛;王惠文;;結構方程模型在系統(tǒng)綜合評估指數中的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沁;思維風格、聽力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鳳閣;L2MSS理論視角下的中國英語二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董媛媛;我國大型企業(yè)原始創(chuàng)新機制構建與能力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思志;網絡購物感知風險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6 劉嘉瑩;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統(tǒng)構建及其運行優(yōu)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7 朱俊;面向價值融合的全面顧客參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趙書松;動機視角的績效考核對員工知識共享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質公園核心競爭力及其評價[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瑩;企業(yè)人格視域中的企業(yè)聲譽評價體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登峰,崔紅;文化、語言、人格結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陶沙;從生命全程發(fā)展觀論大學生入學適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林崇德;積極而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4 陳建文,王滔;關于社會適應的心理機制、結構與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5 聶衍剛;鄭雪;萬華;丁莉;;社會適應行為的結構與理論模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6 趙小菲,張秋水,單友荷,張惠開,郭蘭婷;兒童社會適應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J];華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7 褚澄;關于高校新生生活適應能力的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5期
8 王學臣,牛慶忠;大學畢業(yè)生社會適應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9 張克文,李占江,邱炳武;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的修訂報告[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4期
10 俞國良,王永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問題與發(fā)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恩·柯維訪談錄[J];黃金時代(男仔女仔);2003年11期
2 ;測測你的社會適應力指數[J];人生十六七;2007年Z1期
3 楊英倉;袁瑛;;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案[J];大眾心理學;2008年06期
4 ;活躍在暑期的北京太陽青少年樂團[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5 何君華;;為有源頭活水來——致《青少年日記》[J];青少年日記;2009年10期
6 成平;;青少年網癮的心理成因及干預[J];大眾心理學;2007年10期
7 張燕;;感恩日記[J];青少年日記;2006年12期
8 吳翠珍;;變動的媒體、變動的青少年——2008年臺灣地區(qū)青少年媒體行為調查[J];中國兒童文化;2009年00期
9 張曉玲;;人際交往對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影響[J];大眾心理學;2009年02期
10 ;青少年,讓世界更美麗[J];Reading and Composition(Senior High)(English);2011年Z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余益兵;鄒泓;周暉;侯娟;;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評估問卷的編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曾榮;鄒泓;;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家庭功能、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鄒泓;張文新;;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危險性因素與保護性因素的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暉;鄒泓;張沖;許志星;;中國七城市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的綜合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曉巍;鄒泓;張文娟;王莉;;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及其影響青少年社會適應的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陳文鳳;;五種親子溝通話題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琚曉燕;劉宣文;;青少年依戀與自尊、社會適應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美萍;張文新;;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聯(lián)系機制的分子遺傳學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楊穎;鄒泓;余益兵;任磊;;青少年社會問題解決能力及其對社會適應的預測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潔;方曉義;張日f;;家庭功能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芳、馬芳、通訊員 黃勇、王游;武漢市建成青少年維權網絡[N];湖北日報;2000年
2 薛錦原;香港青少年童黨問題嚴重 社咨會提三項措施改善[N];團結報;2001年
3 王淑軍 張慶良;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少年安全和健康[N];人民日報;2001年
4 汪艾東;教育青少年要注重方式方法[N];安徽經濟報;2002年
5 吳俊雅 易東峰;如何引導青少年消費[N];法制日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馮永鋒;必須關心青少年的網絡健康[N];光明日報;2002年
7 楊柳青;說一說青少年的事[N];河北日報;2001年
8 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青少年:二十一世紀的真正主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9 衛(wèi)生部國際合作司 劉光遠;青少年:體育鍛煉促進健康成長[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10 劉蓮玉 白向群 田鋒 馬春雷;青少年維權大家談[N];人民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美萍;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lián)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蘇州大學;2005年
3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lián)結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代祺;我國城市青少年從眾、不從眾與反從眾消費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趙麗麗;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會適應和社會支持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7 康廷虎;情景識別過程中的信息搜索與整合[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8 鄭祥榮;城市家庭體育模式及其形成機制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楊彥平;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家強;青少年社會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何文廣;青少年親子沖突處理策略與其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3 焦蒲;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性的關系[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4 毛桂蕓;農村留守婦女社會適應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亞輝;80后來滬務工青年社會適應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鄧玉平;職業(yè)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的初步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7 盧月娥;聽覺障礙中學生社會適應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溫義媛;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其社會適應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郝雪;新時期加強青少年誠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朱婉麗;淺析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822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82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