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型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
[Abstract]:In general classroom,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use three teaching methods: prompt type, autonomous type and common solution type, and optim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methods to form a method system with internal unity, so that these teaching methods can produce "joint forces". Maximize the use of different methods. The case i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guide the teachers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course, more importantly, I hope to arouse more people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practice.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濱;;美國基礎教育給我們的啟示[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10期
2 王策三;;對“新課程理念”介入課程改革的基本認識——“穿新鞋走老路”議論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洪桂民;;初中歷史教育與人文精神塑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魯捷;;透視4R理論在中職體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價值[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4 余華銀;宋馬林;;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段兆兵;;雙向適應:漸進式課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肖迎春;;試析隱蔽課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張蕊;;淺析《泰勒原理》產(chǎn)生的背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8 卓江華;;如何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過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9 李丹;;文本細讀在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淺析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的建設[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3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周勇;王存寬;;近代科學課程及其開發(fā)范式批判[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儲瓊;;利用海洋水族館科普資源開發(fā)科技教育課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6 劉大鵬;趙艷;;案例教學在城市規(guī)劃原理教學中的應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7 單娜娜;魏煥萍;徐忠偉;劉磊;張旭;張玲;田穎川;;高素質(zhì)適用型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A];第二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陳雅先;;略論視唱練耳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9 余紅霞;;探析建構主義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10 施冰蕓;;科技翻譯課程范式構建——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的融合與超越[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diào)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翠冉;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選修Ⅰ課程實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艷龍;高考語文全國卷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進;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qū)m椪n培養(yǎng)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張珍;高中語文閱讀評價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馬艷;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施俊天;高師本科景觀設計專業(yè)方向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整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9 鮑偉;我!罢n內(nèi)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張潔靜;流行歌曲:一種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郭華;;新課改與“穿新鞋走老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2 韋言;;小議“新鞋”、“老路”——《新課改與“穿新鞋走老路”》讀后感[J];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01期
3 紀德奎;;新課改十年:爭鳴與反思——兼論新課改如何穿新鞋走出老路[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4 余小茅;;究竟是什么導致了新課改中的“穿新鞋走老路”——兼與郭華教授商榷[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5 陳尚達;;應理性審視新課改下的“穿新鞋走老路”現(xiàn)象——兼與《新課改與“穿新鞋走老路”》一文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林;萬春;;教育學精品課程建設與創(chuàng)新[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2 程苑;;學校檔案數(shù)字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文教資料;2009年34期
3 薛文娟,荊智;縣區(qū)教育科研課題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4 胡斌;;關于校本教研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5 李紹山;侯建偉;;推進軍事教育信息化的實踐與思考——以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年02期
6 陳文平;微格教學在教育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高志強;心理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王曉華,衣學娟;關于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劉惠洲;;教師職業(yè)道德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10 周新成;;多媒體技術在《中國鄉(xiāng)鎮(zhèn)管理研究》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云;;讓人文精神在素質(zhì)教育中閃光[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2 李華;;做不了大師,也要努力做個好教師——對如何做一名“好教師”的思考[A];農(nóng)業(yè)教育與農(nóng)村改革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黃輝;李林英;林子慧;;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4 葉泰;;關于“農(nóng)函大”培訓與農(nóng)村遠程教育相結合的思考[A];湖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5 王林;吳有富;;中法教育體制對比與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張敏;;信息環(huán)境下互動教學研究與實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張應國;;基于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及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向陽;;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課[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李建忠;周延麗;劉松年;;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再思考[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孫愛東;;淺析安全管理積分制考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鮑東明;觀念雖新 更需實踐[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諸暨中學校長 潘國權;德育教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實踐[N];浙江日報;2000年
3 ;孔子的教學方法[N];中國教師報;2003年
4 江蘇教育出版社編輯,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博士生 王家俊;有效始于有趣 全面關注全體[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四川教育科學研究所 邱永誠;更新觀念,尋找新的教學方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安徽舒城師范學校 鐘能文;以哲學方式問思教學方法[N];中國教育報;2009年
7 李元卿;帶著感情來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王晉堂;“教育浪費”思考[N];人民日報;2000年
9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田源;《教育:實踐與方略》序[N];青海日報;2000年
10 李紅革;注重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N];濟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春枝;中國近代教學方法史論[D];河北大學;2008年
2 張穎夫;晏陽初“平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鄧濤;教師專業(yè)合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丁林興;“營造書香校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齊媛;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周曉靜;課程德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靜靜;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生成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杜惠潔;德國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正青;當代學校和平教育目標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兆雄;網(wǎng)絡高等教育學習支助服務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魯楊;信息技術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黎佳;公立學校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4 鄧小花;關于語文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艾君;構建綠色課堂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海黎;對新時期青少年德育建設的思考[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7 郝麗;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程良宏;生成性教學:從教學方法到教學哲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世敏;ICAI系統(tǒng)中的教學方法選擇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10 蔣華;民辦教育公司化運作傾向性之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333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33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