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力量
[Abstract]:Teach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level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bility. Since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basic education, the pre-class planning of teachers' teaching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experiential writing of teaching plans to scientific teaching desig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 is gradual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rocess to improve thei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bility, which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power of teaching design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design is an operational problem of "how to teach better" in view of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it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obvious.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eaching design strengthens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impleme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promotes teachers' ability to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unblocke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forms the normal wa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research platform of teachers'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is set up,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carrier and channe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申繼亮,王凱榮;論教師的教學能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楊莉君;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與創(chuàng)造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俊玲;我國高等體育師范教育若干問題的探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2 李Oz寧;創(chuàng)新型教師與教育學教學——兼評劉亦農(nóng)等主編的《新編普通教育學》及《新編普通教育學輔助教材》[J];安康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3 余云德;論體育課時教學目標設計與表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4 唐柏林;加強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的對策探討[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5 周小山,嚴先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的思考與探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6 余承海;姚本先;;論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及其優(yōu)化[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5年12期
7 趙靜,徐長香,馮毅;試論接受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回歸[J];教學研究;2005年02期
8 魏青云;張立新;;教師從“教學能力”向“課程能力”發(fā)展的專業(yè)要求及其體現(xiàn)[J];教育導刊;2006年01期
9 魏紅,申繼亮;中小學教師評價學生能力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0期
10 郝林曉,折延東;教師專業(yè)能力結構及其成長模式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石絹;劉就女;;信息在工程圖教學中的作用[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增田;對話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彭愛輝;初中數(shù)學教師錯誤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王文瀾;素質教育視野中的中學音樂課程實施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潔;對外漢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邱莉;教師課堂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立川;數(shù)學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蘇青;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師素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一思;高師化學專業(yè)學生教學技能形成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林曉軍;大連市中學生體育學習成敗歸因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5 馬衛(wèi)花;21世紀中國成人高教教師的能力結構及其培養(yǎng)[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6 王福明;河西地區(qū)中學教師素質問題調(diào)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7 周捷夫;普中-職校教師的教育觀念及其與教育方式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8 毛雪梅;我區(qū)蒙古族初級中學新課程實施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9 姜言霞;化學微格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曉倩;高師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yǎng)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申繼亮,辛濤,鄒泓;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觀的比較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1998年01期
2 張學民,申繼亮,林崇德;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構成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3期
3 ;關于小學教師對課堂教學能力結構自我認識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年01期
4 張學民;林崇德;申繼亮;;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教師課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西寧;;實踐中教學設計理論應用的反思[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7期
2 李會武;劉菊玲;;網(wǎng)絡課程設計與實踐——以《文學概論》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01期
3 鄭凱鐘;;用評價引領教學設計[J];師道;2006年07期
4 陳小君;;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探討[J];軟件導刊;2006年02期
5 李萍;;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J];軟件導刊;2006年14期
6 李永堅;;網(wǎng)絡多媒體教學設計與主動思維促進[J];文教資料;2007年06期
7 魯書喜;;多媒體技術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8 張琦;鐘志賢;;有效教學原則:建構主義視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7年05期
9 易斌;;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探討[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年05期
10 吳忠良;;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課堂教學目標編寫中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端海;;淺談目標教學的教學設計[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戴峰;;從混沌學的角度看教學設計的新發(fā)展[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陳煥東;余先川;羅燁;;E-Learning信息技術現(xiàn)狀分析與展望[A];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進展——第三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王映學;;論認知負荷理論視野中的課程教學設計[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曉東;;基于網(wǎng)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實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林英;;學習論和導學之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7 張麗軍;;課程整合——“痛并快樂著"的嘗試[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8 方群;邢程;;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融入情商元素的教學設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9 李軍;;試談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教學設計[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駒;;教學設計訓練: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甘肅省景泰縣漫水灘學區(qū) 王錄邋葛昌明;“七課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態(tài)化[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北京市延慶縣教科研中心 趙方紅;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上[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李龍;教學設計: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主線[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江蘇省金壇市華城實驗小學 孫保華;網(wǎng)絡教研應融入教師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張圣華;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到底什么樣[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備課就是備個性[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朱德全 龍登麗;課堂改革:能否基于問題開處方?[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楊曉冰;課堂教學設計的技巧[N];伊犁日報(漢);2007年
9 隔高逢玲;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注意教學設計[N];萊蕪日報;2008年
10 本版編輯 華東師范大學 祝智庭 顧小清 江蘇省啟東市電化教育中心 查衛(wèi)平;貼近教師需求促進專業(yè)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本東;教師教學實踐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2 杜芳芳;從行政控制到專業(yè)引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德云;美國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教學標準及其認證:開發(fā)、實施及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杰;傾聽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彭兵;基于學習對象的教學設計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強;基于樣式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車鴻文;精細加工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錢研;教學設計思想研究評述[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紀亮;基于任務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利紅;情境,,虛擬情境與教學設計[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探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敬;高一心理輔導活動課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韋麗娟;基于場景模擬的網(wǎng)絡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蘆明明;基于Small Basic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算法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維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趙建;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732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7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