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zhì)文化視野中的教師素質(zhì)評價思路
[Abstract]:Teachers' quality evaluation should have a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the core of this vision should be qualit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ulture, the concept of teachers' quality evaluation includes: taking quality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guidance, stressing the lofty sens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ts evalu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utonomy of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ul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quality evaluation should be diversified in terms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teachers' self-evaluation in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ity in evaluation forms, and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ulture: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evaluation result processing should realize the promotion to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丁念金;;校本課程決策的文化使命[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車振華;;聊齋俚曲與下層社會的道德教化[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徐芹艷;;西南地區(qū)基礎(chǔ)教育課程資源利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3 汪高鑫;;論“通經(jīng)致用”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孫靜;;悲劇時代與志士情懷——論潘德輿及其詩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章永俊;;龔自珍的西北史地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趙炎才;中國近代經(jīng)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芻議[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7 湯奇學,孟化;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思想界的影響[J];安徽史學;2003年03期
8 李國飛;彭秋香;;簡論近代“新民思潮”的邏輯發(fā)展[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王飚;“人”的覺醒對傳統(tǒng)文學原則的挑戰(zhàn)——論龔自珍文學思想的近代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10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權(quán)威喪失的原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壽征;;察變觀風,史有子意——讀劉咸p槨噸問沸髀邸穂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傅學良;;對中國近代思想家解決我國人口過剩問題方案的述評[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3 陳衛(wèi)平;;毛澤東的實踐論與傳統(tǒng)知行觀的近代嬗變[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4 馬建紅;;回到沈家本 超越沈家本——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道路反思[A];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5 葛志毅;;序:史學為中國文化托命之本[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首屆“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6年
6 葛志毅;;中國古代史學的精神文化傳統(tǒng)[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7 高瑞泉;;近代價值觀變革與晚清知識分子[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中江;;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9 解玉峰;;論“花部”之勃興[A];京劇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第二屆京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新編《瞿秋白傳》節(jié)選[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5輯)[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麗敏;俞樾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崔振成;現(xiàn)代性社會與價值觀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瓊;“理解”視域下的幼兒園教師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艷;同光體代表詩人心路歷程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潘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shè)機制論[D];蘇州大學;2011年
6 沈華;近代觀念之先聲[D];蘇州大學;2011年
7 王中原;王陽明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呂紅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體觀的生成與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0年
10 盧敦基;李慈銘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志磊;教育精神之生活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琴;中國第三次社會轉(zhuǎn)型以來競技體育的發(fā)展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1年
3 劉娟;傅山文藝思想中的丑觀論[D];蘇州大學;2011年
4 侯相琪;葉廣芩小說中的文化情結(jié)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5 于康輝;在融合與開新之間—楊文會佛教思想述論[D];蘇州大學;2011年
6 夏玉瑤;揚州鹽商七大內(nèi)班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趙小波;科學技術(shù)傳播與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魏菊英;清代詩經(jīng)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9 高明;論中學語文育人全功能[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云婷;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職院校第二課堂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D];蘇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寶貴;;學校文化的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解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9期
2 丁念金;;論教師的課程決策權(quán)力[J];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07期
3 俞吾金;;啟蒙的缺失與重建——對當代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余謀昌;;人類世時代的地學文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季銀泉;;共生:教育管理的新理念[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4期
2 秦學智;;現(xiàn)代媒介教育理念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挑戰(zhàn)與革命[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3 盧紅;;新時期我國課程與教學改革演進芻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24期
4 孟憲剛;;試論校園文化[J];遼寧稅務(wù)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6期
5 陳玉英;;論全納教育視角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年08期
6 席作宏;;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評價實施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7 王火生;;將教育公平落實到底[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08年02期
8 史立英;張潤;;形成性測試的理念與實施[J];考試周刊;2008年21期
9 孫剛成;田伏虎;;談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理念、原則和方法[J];教育探索;2008年07期
10 汪開壽;;教育信息化的理念與安徽實證研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小棟;孫河川;;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王一兵;換理念比換人更重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記者 董亮;樹立“大教育”理念 打造人力資源強市[N];鐵嶺日報;2010年
3 華東師范大學基礎(chǔ)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所長 楊小微;從關(guān)鍵詞轉(zhuǎn)換看理念演變[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梁家毅;讓孩子捐錢不如多施教慈善理念[N];中山日報;2008年
5 報紙編輯 崔中波;“教育免費”:“還利于民”理念可復制[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見習記者張超 通訊員趙萬新 王虹;大港以“四高”理念促教育持續(xù)發(fā)展[N];天津教育報;2009年
7 黃文龍 福建省南安市福玲中學副校長;“有效教學”理念還須經(jīng)得起推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吳起縣教育局局長 李海明;吳起縣的教育二十四字理念[N];延安日報;2009年
9 ;南木林堅持“五化”理念 提高機關(guān)效能[N];日喀則報;2009年
10 記者 周巍;用開放的理念辦教育[N];郴州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周宏芬;教育正義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高閏青;“以人為本”理念及其教育實踐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志軍;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永勤;論校長課程領(lǐng)導的理念與策略[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燕;教學與生活[D];西南大學;2006年
3 岳喜鳳;教師專業(yè)化:理念重建與內(nèi)涵拓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邢貴紅;新時期榜樣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李玉文;論“研究性學習”理念[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艷娣;模糊課堂管理的理念與策略[D];西南大學;2007年
7 姚志峰;教師教育應(yīng)有的基本理念[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8 薛志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念與策略[D];蘭州大學;2006年
9 馮正華;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討與實施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雯君;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念與實踐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39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3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