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際教育援助的理念和政策
[Abstract]: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is an important field in Japan's foreign aid. In terms of aid concept, Japan believes that education is a human right, aid education can reduce poverty and achieve human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receiving educational aid,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rely on self-help. Japan's specific policy towar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to treat basic education primarily as a basic human right 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mainly through assistance to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cus of assistance has shifted from expertise to management. Finally, the regional focus of Japa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aid has shifted to Africa.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
【分類號】:G5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成銘;國際人權法中受教育權的性質:權利或義務?[J];法學評論;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滄波;冷戰(zhàn)后日本對華政府開發(fā)援助政策的變化及趨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2 申素平;;試析國際人權法中的兒童受教育權[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3 劉安華;;和諧視角下農(nóng)民教育發(fā)展權保障探析[J];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4 杜娟;;解讀義務教育——以“孟母堂”事件為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02期
5 周強;魏景賦;;中國對大湄公河次區(qū)域ODA現(xiàn)狀分析[J];東南亞縱橫;2009年10期
6 歐陽俊;冷戰(zhàn)后的日本對東南亞關系[J];東南亞;1998年03期
7 李昌新;略論中日關系中的能源因素[J];東南亞研究;2005年05期
8 張清敏;;援助外交[J];國際論壇;2007年06期
9 李敏;;目標相容度與對華日元貸款[J];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01期
10 曾強;;日本的援非方略及其涉非外援機構[J];國際資料信息;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向麗華;;對問題導向研究傾向的評估——以對外援助研究為例[A];評價國際關系理論:各界與進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向麗華;經(jīng)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賀光輝;美日對外援助之比較[D];復旦大學;2003年
3 何傳添;東盟經(jīng)濟外交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4 石紹賓;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等化供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趙玉池;國際教育援助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馬斌;冷戰(zhàn)后美國對中亞援助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趙毅達;冷戰(zhàn)時期美國亞洲戰(zhàn)略框架下的日泰關系[D];云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光;論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蔣鑲贏;中國援外改革問題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3 王建軍;論受教育權的憲法保障[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紅;冷戰(zhàn)后日本對華ODA的調整及對中日關系的影響[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5 宋冰;日本對華援助的轉變[D];外交學院;2004年
6 黃樂平;日本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前景探討[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7 趙玉紅;論受教育權及其法律保護[D];蘇州大學;2005年
8 羅亞泓;日本政府開發(fā)援助與日本—東盟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鄧念武;日本對華官方發(fā)展援助及其變化[D];武漢大學;2005年
10 鄭思堯;能源安全博弈與地緣政治經(jīng)濟[D];暨南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溫輝;;受教育權入憲研究[J];法學家;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衛(wèi)東;;當代日本教師繼續(xù)教育特征概要[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 李水山;;日韓兩國實行教育公平的歷史、理念、政策和改革方向[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年07期
3 郭文;貴州省教育資源配置的政策選擇[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潘浩;;教育科學發(fā)展觀理念與實踐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5 孫穎;;奧巴馬政府教育改革的政策研究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王火生;;將教育公平落實到底[J];教育學術月刊;2008年02期
7 袁振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中國教育政策(論綱)[J];民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張振助;;國際教育指標及統(tǒng)計的比較與借鑒[J];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05期
9 金子元久;劉文君;;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和現(xiàn)實[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蔡春燕;;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開放”理念[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燕慶明;;實施教育創(chuàng)新工程 迎接知識經(jīng)濟時代[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2 陳宏杰;;實施素質教育 促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3 王俊萍;邊琦;李龍;;制定學生教育技術標準的理念淺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4 王俊萍;邊琦;李龍;;制定學生教育技術標準的理念淺析[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段云華;;政府在義務教育中的公共財政責任——從與高等教育比較的角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方曉東;李水山;李協(xié)京;李新翠;;日本、韓國與中國臺灣家教市場的研究報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張金云;;有關中日兩國大學生自卑感的比較研究——以自卑感的內(nèi)容比較和其影響為中心進行探討[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羅建波;王玉華;;非洲葡語國家的教育發(fā)展[A];北京大學非洲研究叢書第四輯——亞非葡語國家發(fā)展研究[C];2006年
9 孫紹榮;朱君萍;;高等教育規(guī)模與人均GNP及產(chǎn)業(yè)結構關系的國際比較分析[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10 郭少榕;;近代福建教育發(fā)展歷程探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尹鴻祝、邱紅杰;我國高中與高等教育教師短缺120萬人[N];人民日報;2003年
2 李江濤 于慶浩;亞太國際教育協(xié)會年會開幕[N];人民日報;2009年
3 記者 司文;民辦非學歷高校須嚴格按照備案招生[N];西安日報;2009年
4 日本宮崎公立大學教授、日本國際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王智新;日本基礎教育的經(jīng)驗、教訓與我國的教育改革[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5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周紅霞 輯 曲玲 編譯 高靚;美國頒布新法讓更多人“上得起大學”[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本報特派記者 陳彩虹;“西部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7 齊福臣;做強做大科教事業(yè) 迎接教育發(fā)展的春天[N];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沈俊峰;全國政協(xié)委員武獻華誠實做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9 記者 陸崇林;全力支持欽州發(fā)展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N];欽州日報;2008年
10 記者 何德功;日本決定改革義務教育制[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麗;跨國辦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周宏芬;教育正義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愛萍;美國“國際教育”:歷史、理論與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余遠方;教育多元供給問題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1年
5 高閏青;“以人為本”理念及其教育實踐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向榮;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7 滕志妍;世俗時代的宗教與學校教育關系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欣雙;中國教育供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高志良;19世紀中后期英國科技教育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肖楠;漢代太學教育管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魏海靜;中國大學網(wǎng)絡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史新華;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及收費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趙永勤;論校長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史立金;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現(xiàn)代遠程教育發(fā)展若干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張爽;英國《基礎學位計劃》的政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7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與借鑒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8 李國麗;日本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范愛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的實施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曹俏俏;3D虛擬世界“第二人生”在高等教育中應用的模式及個案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231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2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