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國思想與實踐
本文選題:向警予 + 教育救國 ; 參考:《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10期
【摘要】:家庭背景、新學教育、時局和社會背景、自身刻苦鑄就了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國思想。其逐漸形成了教育"取重于自動"以創(chuàng)未來之社會,興辦女學之教育,男女共學、平享教育的思想體系,并為之努力實踐,籌款建校,奔走勸學,推陳出新,引進教員,壯大師資。這種注重教學與實際應用的教育救國思想與實踐值得我們借鑒。
[Abstract]:Family background, new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cial background, hard-working Xiang Jingyu's early educ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It gradually formed an ideological system of "taking more weight than automaticity" in order to create a future society, set up education for women, study together with men and women, and enjoy education on an equal footing, and worked hard to practice it, raise funds to build schools, run around and persuade schools, bring forth new things from the past, and introduce teachers. Strengthen teachers. This kind of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national salvation is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江蘇省如東縣委辦公室;
【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向警予革命思想研究”(項目編號:08YBB26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向警予文稿整理及其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011117B)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廉挺濤;向警予同志的體育實踐[J];體育文史;1987年06期
2 李沂靖;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評析[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輝錦;試論毛澤東調查研究理論的哲學底蘊[J];安徽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2 谷忠玉;近代中國教會女學的興起與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李亮;;論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朱慶躍;楊曉偉;;“五四”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思維視角[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5 劉耿生;毛澤東拜會過魯迅否?——所謂《周作人生前回憶實錄》考[J];北京檔案;2003年07期
6 張戈;;中共第一代留日學生群體探析[J];北京黨史;2011年01期
7 林蓉;劉柳;姚麗;;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女干部女性主體意識的表現與成因探詢[J];才智;2008年11期
8 佟多人;高等教育是提升婦女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趙小華;趙小東;;清末四川女子教育的發(fā)展及意義[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張曉龍;;民國初年山西女子教育芻議[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一木;;楊之華等創(chuàng)辦《中國婦女》[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5輯)[C];2011年
2 李志紅;馬俊峰;;毛澤東科技思想研究[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村田雄二郎;唐華全;朱文通;;理與力——李大釗的“平民主義”[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4 唐洲雁;;青年毛澤東的美國觀[A];毛澤東研究總第1輯2006年第1輯[C];2006年
5 唐洲雁;;青年毛澤東的美國觀[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C];2006年
6 王盛澤;;毛澤東關于人的改造與社會改造的思想及實踐[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7 何云峰;;毛澤東:一個真誠的理想主義者[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8 李永春;肖志偉;;毛澤東與少年中國學會[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9 李佑新;;毛澤東實踐哲學論要[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10 李永春;;毛澤東對羅素長沙講演的評論及其原因[A];毛澤東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畢彩云;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國家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趙華;清末十年小說與倫理[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肖芳;推進農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成林萍;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孫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早期進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黃文治;鄂豫皖蘇區(qū)道路:一個民眾動員的實踐研究(1920-1932)[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玲;戰(zhàn)爭、國家與女性:抗戰(zhàn)時期宋美齡的婦女動員[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李新國;清末民初京津地區(qū)中下層士紳的心路歷程(1860—1920)[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麗萍;1920年名人學術講演會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2 劉翊;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女權思想[D];南昌大學;2010年
3 蔡玲香;蔡和森黨建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蘇萌;河南近代女子中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谷延;毛澤東數字分析法評析[D];河南大學;2011年
6 顧文娟;《盛京時報·婦女周刊》與偽滿時期婦女教化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7 程涵;留法勤工儉學群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探索[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曹清;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女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古仲兵;青年毛澤東的社會改造思想[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趙晶;新時期我國女性政治參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江君;;徐特立教育思想述論[J];福建黨史月刊;2011年10期
2 紀川;;試談孔子的教育思想[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2期
3 卞曉,
本文編號:1876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7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