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的發(fā)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
本文選題: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 + 文化多樣性 ; 參考:《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摘要】:通過歸納總結和比較分析的研究方法,對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的市場規(guī)模以及在遠程教育、學生流動、國際項目、對外投資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的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相關利益者有著復雜的利益考量,分歧仍然巨大,教育服務的質量保證和認證體系還有待完善,文化多樣性帶來的文化適應問題也應更加重視,這使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未來的發(fā)展面臨很大挑戰(zhàn)。面對當前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的發(fā)展狀況,我國應當充分利用規(guī)則,加強教育監(jiān)管,完善教育體系,加強立法。
[Abstract]:By summing up and compar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market scal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trad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rojects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re summariz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takeholder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 have complex interest considerations, differences are still huge, 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adaptation brought by cultural diversity should also be paid more attention, which mak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trade, our countr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ules,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supervision, perfect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legislation.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四川外語學院國際商學院;
【分類號】:G522.72;F746.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傅松濤;楊曉鋒;;中美教育服務貿(mào)易現(xiàn)狀的比較分析及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傅松濤;郭徽;耿兆輝;孟紅艷;;通向未來的護照——美國加州圣荷塞“Gear up工程”述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周春紅;發(fā)達國家教育服務貿(mào)易國際競爭力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2 趙嬋;中外合作辦學的立法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3 宋宏;GATS框架下中國教育服務貿(mào)易法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可可;國際服務貿(mào)易的新熱點:留學經(jīng)濟[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覃壯才;中國教育服務貿(mào)易承諾減讓表解讀[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傅松濤;WTO:中國教育的真正世界舞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7期
4 楊德廣;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迎接加入WTO的挑戰(zhàn)[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5 張秋萍,謝仁業(yè);跨國合作辦學的國際比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紅;何妮妮;;試析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0年02期
2 北京市東城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研究組;康威;傅繼軍;;構建整體覆蓋的區(qū)域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9期
3 舒志定;;文化多樣性中的教師角色要求[J];師資培訓研究;2005年04期
4 陳怡;;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教育政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22期
5 蹇紅;;文化多樣性下的中美課堂學習方式差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6 莫玉嬋;;文化差異與青春期心理——讀《薩摩亞人的成年》有感[J];考試周刊;2011年51期
7 石中英;文化多樣性與學校文化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10期
8 茹宗志;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逆差的特征及危害[J];教育與經(jīng)濟;2005年02期
9 朱新瑞,王麗;國際教育服務市場開拓[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炳明;;上海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進展及其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譯自 全美教育協(xié)會官方網(wǎng)站;21世紀美國教師的五大趨師[N];中國教師報;2006年
2 李_";樹立文化自覺自信當始于中小學課堂[N];中國民族報;2005年
3 張媛芬;多元文化視角的澳門土生葡人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牛銳;民族地區(qū)教育要讓學生“學得好”“用得上”[N];中國民族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秦志剛;教育消費日漸升溫[N];國際商報;2003年
6 徐揚;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尋求多民族共存[N];中國民族報;2007年
7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海路;教育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北京打造國際教育平臺[N];華夏時報;2004年
9 記者 臺桂花;環(huán)境教育納入中小學基礎課程[N];中國環(huán)境報;2003年
10 李莉;服務貿(mào)易自由化與我國教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N];國際商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呂耀中;英國學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庶泉;多元文化課程理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郎伊朗;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澤慶;WTO框架下的國際教育服務貿(mào)易[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董春林;應該教給孩子什么[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邊妮佳;論班級文化意義的解讀和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艷宇;多元文化教育的歷史發(fā)展與價值取向[D];西南大學;2006年
6 田景紅;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俊芳;英國多元文化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陳晨;在學校教育中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300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3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