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與學校適應的關(guān)系
本文選題:大學新生 + 自我同一性 ; 參考:《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討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與學校適應的關(guān)系。方法對258名大學新生施測《自我同一性過程量表》和《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結(jié)果①大學新生的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從高到低依次為:擴散型(32.9%)、獲得型(29.8%)、早閉型(20.2%)、延緩型(17.1%);②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諾維度與學校適應呈顯著正相關(guān);③ANOVA分析表明不同類型的同一性狀態(tài)在學校適應總分及其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獲得型學生的學校適應最好,擴散型學生的學校適應最差;④回歸分析表明自我同一性的4個維度對學校適應總分及學習適應、人際適應、角色適應和職業(yè)選擇適應因子的預測力較大,其中意識承諾維度對學校適應總分、學習適應和職業(yè)選擇適應起主要的預測作用(ΔR2=0.28,ΔR2=0.19,ΔR2=0.22),意識探索維度對角色適應起主要預測作用(ΔR2=0.16),人際承諾則對人際適應起主要的預測作用(ΔR2=0.22),人際探索對學習適應有負向的預測作用(B eta=-0.15,P0.05)。結(jié)論大學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對其學校適應存在一定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lf-identity of freshme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chool adaptation. Methods 258 freshmen were tested with the Self-identity process scale and the College adaptability scale. Results (1) the order of self-identity status of freshmen from high to low was: diffusion type (32.9%), acquisition type (29.810), early closing type (20.2D), delayed type (17.1D), and self-identity dimens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hool adaptation; 3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scores and factors of school adaptati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identity. The school adaptation of the acquired students was the best, and the school adaptation of the diffusive students was the worst. 4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elf-identity had great predictive power on the total score of school adaptation and the factors of learning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role adaptation and occupational choice adaptation, among which the consciousness commitment dimension had great predictive power on the total score of school adapta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occupational choice adaptation play a major predictive role (螖 R _ 2o _ 0.28, 螖 R _ 2N _ (0.19), 螖 R _ 2N _ (0.22)). The dimension of consciousness exploration plays a major predictive role in role adaptation (螖 R _ 2: 0.16), while interpersonal commitment plays a major predictive role i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螖 R _ 2N _ (0.22)), and interpersonal exploration has a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learning adaptation (P _ (0.05)). Conclusion the self-identity of freshmen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ir school adapt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心理學系;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慶;陳英;;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2 徐愛華;;關(guān)注大學新生適應障礙[J];大眾心理學;2005年02期
3 趙莉莉;肖麗娟;;大學新生適應研究綜述[J];林區(qū)教學;2011年08期
4 余建林;;大學新生不適應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及應對策略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5 李遠貴;;淺談大學新生的心理矛盾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6 張春艷;;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及應對措施[J];林區(qū)教學;2011年09期
7 呂敘杰;;淺析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1年10期
8 魏學飛;;大學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對策[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2期
9 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問題探析及教育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10 路紅顯;;增強大學新生適應能力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jié)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chǎn)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6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郭志平;潘燕;李正中;;大學新生鍛煉行為《階段變化問卷》的檢驗及應用[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張彩云;張燕明;何鏡煒;;香港浸會大學新生中新移民對心理素質(zhì)、生活技巧及學習能力的自我評估[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10 田曉紅;;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劉巖;順義近八百困難大學新生獲救助[N];北京社區(qū)報;2009年
2 傅北水;大學新生如何度過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記者 王暉;16.2%的大學新生有“心病”[N];河南日報;2006年
4 中國礦業(y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項麗娜;大學新生如何適應新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張學英 本報記者 周芝敏;一切從“心”開始[N];黑河日報;2010年
6 記者 吳巧君;新學期用心準備[N];天津日報;2004年
7 周勝華;大學新生當防適應性障礙[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8 通訊員 曾理邋記者 張國圣;新生要“調(diào)心”“老生”要“收心”[N];光明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趙永宏;大學生成長第一課該上什么?[N];大同日報;2006年
10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醫(yī)生 武雅學;大一新生易患三種心病[N];健康時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曉燕;網(wǎng)絡(luò)社會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楊宇;大學新生自我同一性與學校適應性的關(guān)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diào)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馬薛娟;我國聾人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5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guān)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黃巖弟;大學新生依戀、情緒智力及學校適應的相關(guān)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曉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魏艷哲;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新生適應性與人格的相關(guān)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784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8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