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大學生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的相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05 06:24

  本文選題:手機依賴 切入點:人格特征 出處:《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期


【摘要】:通過自編的手機依賴傾向量表(簡稱MDQ)以及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對廣西4所高校450名擁有和使用手機的1~4年級大學生進行了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人格特征與收集依賴存在著相關性;外傾者在MDQ的突顯性以及強迫性上要高于內傾者;高神經(jīng)質的個體在MDQ的去斷性、強迫性以及神經(jīng)性得分上高于低神經(jīng)質的個體;神經(jīng)質、內外傾對手機依賴有較好的正向預測作用;其中神經(jīng)質、內外傾對MDQ的去斷性、強迫性以及神經(jīng)性有較好的正向預測作用;內外傾對MDQ的突顯性有較好的正向預測作用。
[Abstract]: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450 students in grade 1 of Guangxi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cale (MDQQ)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in Chinese version of EPQ-RSCC. Th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450 students in grade 1 and grade 4 who owned and used mobile phone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Guangx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correlated with collection dependence, extroverts had higher salience and compulsion in MDQ than introverts, and highly neurotic individuals had higher scores of MDQ disconnection, compulsion and neuroticism than those with low neuroticism.Neuroticism,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have goo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cell phone dependence, and neuroticism, ex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have goo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MDQ, compulsive and neurotic.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have a goo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salience of MDQ.
【作者單位】: 廣西警官學校;廣西工學院;
【基金】:廣西工學院學生資助工作專項課題《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應激的研究》,項目編號:[Z201108705]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2 吳承紅;人格特質遺傳與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光普;大學生短信消費心理及影響因素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勵琰;葉芳;魯莉蘋;;大學生手機短信使用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考試周刊;2007年42期

2 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年12期

3 陳瑞瑞;馮鴻滔;左占偉;;大學生大五人格特質與擇業(yè)效能感關系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4 吳承紅;人格特質遺傳與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佳;;關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研究[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年05期

2 苑光宗;唐柳;傅文青;孔明;郭玲玲;徐麗華;;大學生人格特質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7期

3 高淑會;賈新艷;;醫(yī)學生抑郁情緒與人格特征關系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年11期

4 黃艷蘋;李玲;;出生順序對大學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11年08期

5 洪慧娟;楊俊;;廣州市大學生人格特征、教養(yǎng)方式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7期

6 張慶娟;潘玉進;;醫(yī)學專業(yè)貧困大學生交流恐懼現(xiàn)狀調查及其與人格的關系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7 吳捷;張闊;;人格、社會支持與老年人需要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8 任致群;;股票價值下降引發(fā)的心理障礙與個性特征的觀察[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1年03期

9 張萬英;;男女大學生志愿者人格特征與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1年03期

10 王艷鋒;;某校護理專業(yè)大一女生人格特征的調查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鳳華;王凱;;漢族、蒙古族高中學生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張晶;王才康;;軍人工作倦怠與人格特征、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張鎮(zhèn);張建新;;自傳體記憶與人格的關系及其個體差異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肖海霞;;律師人格特征與個人偏好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顧凡;文濤;;知識型員工的人格特征與激勵因素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錢宇鳳;吳遠;;女研究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明姬;施俊琦;王壘;;社會比較傾向量表的修訂[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汪小琴;張建燦;羅亮;;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差異的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原軍超;;大學生人格特征與考試焦慮及心理健康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陳紅;郭成;;中學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文;實現(xiàn)理想自我所具備的人格特征[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董毅然;專家揭秘30位中國領袖人格特征[N];北京科技報;2005年

3 黃敏;眼中別人盡缺點 自身人格有缺陷[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陳上(華夏心理網(wǎng)心理咨詢師);《海神號》:人在災難中會暴露本性[N];北京科技報;2006年

5 福建行政學院心理輔導中心主任 黃訓美;健全人格塑造從三句話開始[N];光明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孫燕明;自卑是產(chǎn)生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深層根源[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7 蔡曙光;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與預防[N];光明日報;2006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張杭;“6·25”大學生殺人事件心理調查[N];北京科技報;2005年

9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陶有慶;工作狂源于強迫性人格[N];健康時報;2006年

10 本報實習記者 唐逸;為何窮人大方富人小氣[N];北京科技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忠剛;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2 梅松麗;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訂及初步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5 梁瑛楠;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與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華春;中國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張利燕;認知操作、認知方式與人格特征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曉杰;集體主義/個人主義文化下的父母育兒風格與幼兒人格關系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玉花;中國傳統(tǒng)人格思想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楊秀蓮;論人格的文化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保鋒;技校留守兒童人格特征與留守經(jīng)歷的關系[D];蘭州大學;2009年

2 秦梅;大學生網(wǎng)絡激情與人格特征和孤獨感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高迎浩;大學生憤怒情緒及其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曾斌;中國人跨文化敏感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麗媛;大學生自信人格對時間管理傾向影響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李艷;與成功相關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人格教育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萬禮修;中學生問題行為與人格特征、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鄭曉芳;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壓力、人格特征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5年

9 謝敏芳;浙江民警人格評定量表的初步編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劉曉芹;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7135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7135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96b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