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子女戀愛心理危機干預個案研究
本文選題:戀愛心理危機 切入點:REBT 出處:《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S3期
【摘要】:本文以一例被戀愛問題困擾的離異家庭青少年為研究對象,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對個案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咨詢過程以幫助來訪者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建立新的信念為核心,采用功能性辯駁、合理自我分析以及合理情緒想象等技術促使來訪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正確地看待失戀問題,幫助來訪建立合理的認知行為模式和積極的思維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重拾生活的幸福感、滿足感。咨詢后,來訪者的不良情緒基本消除、睡眠和食欲狀況改善,學習狀態(tài)恢復到正常水平,咨詢效果明顯。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ase of divorced family adolescent troubled by love problems was used to intervene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by rational emotional behavior therapy (REBT).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focuses on helping the visitors change their irrational cognition, establishing new beliefs, and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functional refutation, reasonable self-analysis and rational emotional imagination to enable them to recognize their irrational beliefs.To treat the problem of lovelorn correctly, to help visitor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cognitive behavior model and positive thinking habits, to shape a sound personality, to regain the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of life.After consultation, the bad mood of the visitors was basically eliminated, sleep and appetite were improved, the learning state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nd the consultation effect was obviou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蔣索;何姍姍;鄒泓;;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犯罪的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云;高校圖書館在解決大學新生適應問題中的作用[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趙云亭;也談心理咨詢方面文獻的分類——兼與杜石同志商榷[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3年04期
3 耿柳娜,朱艷新;心理咨詢中的共感[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徐光興,李希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心理應對機制之比較研究——從中美兩國的文化心理背景出發(f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施鐵如;;寫作的心理治療與輔導:功能、原理及其應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方必基;童輝杰;;家庭心理咨詢與治療透視[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5年05期
7 毛海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8 穆新華,劉曉紅,鄧光輝,李川云,唐云翔;癌癥患者心理行為干預的研究與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年07期
9 張鳳寧;張懌萍;鄒錦山;;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及系統(tǒng)家庭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6年01期
10 孔德生,付桂芳,鄭崇輝;折衷整合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探索[J];學術交流;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戚新蘇;;讓年輕的心如花綻放——一個花季少女嚴重心理問題的案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2 周玲;李雄鷹;;大學生心理壓力與應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趙芳;結(jié)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鳳香;黃帝內(nèi)經(jīng)夢象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4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曉鋼;論網(wǎng)絡時尚對青年人生觀的影響及其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黃圣英;意義治療的理論分析與個體“意義”的建構思路[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施江玉;團體心理輔導在女性戒毒康復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楊容;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行為矯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袁立壯;預知及腹式呼吸對應激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穆新華;癌癥患者的家庭功能、應付方式評估及其相關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蘭宏;大學生的失戀心理危機及其干預[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8 廖迎春;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明高;后現(xiàn)代社會治療理論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金靜;高校團體咨詢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東;論離異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策略[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姚向陽;青少年犯罪問題與家庭教育[J];東方論壇;1999年03期
3 張水良;論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5年01期
4 侯志陽;單親家庭兒童社會化問題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鄭敏;離異家庭子女社會犯罪的成因及其對策[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徐繼梅;離異家庭初中生個性特征及相關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5期
7 李曉芳,楊淑紅,王敏娜;單親家庭子女個性特征和行為問題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5期
8 陳尤嘉;離異家庭子女行為失范的成因分析及應對[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年10期
9 賀紅梅,王鳳,趙艷梅,歐陽春花;離異家庭兒童異常行為、情緒調(diào)查[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余欣欣;離異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程家福;我國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2 劉萍;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的比較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94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9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