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及啟示——以安大略省為例
本文選題:教師培養(yǎng) 切入點:入職培訓 出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加拿大1876年憲法規(guī)定,教育的立法權限歸屬地方。因此,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不設聯(lián)邦教育部,也沒有出臺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宏觀政策。但是,加拿大各省及地區(qū)的教育部都非常重視教師的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各省均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提高教師培養(yǎng)質量和教師隊伍素質。本文將以安大略省為例,介紹加拿大的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Abstract]:The Canadian Constitution of 1876 stipulates that the legislative authority for education is vested in the local authorities. Therefor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Canada does not have a feder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has no macro policy on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staff. Howev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all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in Canad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m building. Each province has issued a series of related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Ontario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anada.
【作者單位】: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教育處;
【分類號】:G4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秋黎;;“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yǎng)機制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08年01期
2 高長虹;;職業(yè)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河南農(nóng)業(yè);2008年06期
3 張生太,,原光輝;地方高等院校教師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1997年02期
4 莫柳軍;;試析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J];職教論壇;2010年29期
5 宋鴻雁;淺議素質教育對教師培養(yǎng)工作的要求[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3期
6 張一純;;高校素質教育與教練型教師隊伍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6年18期
7 袁桂林;;國外教師培養(yǎng)和提高的八個環(huán)節(jié)[J];中學教師培訓;1992年11期
8 雙齊;;“冰箱”讓人最難忘——記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的入職培訓[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4年14期
9 侯建國;加拿大高等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蔡靜;尹家明;;高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思考[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露;;加拿大:在解決資金上做文章[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業(yè)服務年會?2)[C];2003年
2 胡澤卿;;加拿大的法律精神病學概況[A];中國法醫(yī)學會司法精神病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全國司法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3 蔡方平;;教科室在教師考核與評價中作用探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4 程弘;;為教師搭一個舞臺——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實踐[A];建國60年陜西教育30年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C];2010年
5 許傳富;高紅巖;;實施“塑形工程”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構筑牡丹江市教師隊伍建設“塑形工程”模式實驗報告[A];走進新教育: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五”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成果集[C];2006年
6 孔曉星;;加拿大印染企業(yè)的運作[A];2002全國染整行業(yè)技術改造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組楊鋒;章飛;;構建骨干教師培養(yǎng)新體系,提高學校師資隊伍水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8 蔡建華;;普洱農(nóng)業(y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芻議[A];農(nóng)職業(yè)教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孟瑜;;論教師教育的市場化[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戴翰林;;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周琳;教師隊伍建設亮點紛呈[N];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2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司長 管培俊;教師隊伍建設要堅持十個統(tǒng)籌[N];光明日報;2009年
3 記者 李志峰;加強特級教師隊伍建設 著力提升基礎教育質量[N];重慶日報;2011年
4 記者 楊晨光 唐景莉 沈祖蕓;大學教師考核要教學科研并重[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記者 李志清邋通訊員 顧松燦;上虞加快名優(yōu)教師培養(yǎng)[N];紹興日報;2008年
6 記者 顧曉萍;我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獲肯定[N];石家莊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龔正剛;教師隊伍建設是立校之本[N];甘肅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尹曉華 實習生 宋姣;我省教師隊伍建設成績斐然[N];四川日報;2004年
9 龍彥邋張著昶;德江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N];銅仁日報;2008年
10 通訊員 立軍 勝林 徐俊;黃國雄黃儉就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到蘄春調(diào)研[N];黃岡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曉東;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復旦大學;2004年
2 侯建國;二戰(zhàn)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3 王文華;加拿大與中國經(jīng)濟詐欺犯罪比較[D];北京大學;2002年
4 陳君;封閉、開放與綜合[D];河北大學;2011年
5 劉云寶;一、苦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二、苦繩中甾體苷類成分ESI-MS裂解行為研究及HPLC-ESI-MS/MS~n在線結構測定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鄭秀英;職業(yè)教育教師專業(yè)化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付成雙;加拿大西部地方主義研究[D];北京大學;2000年
8 劉悅;大理白前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大理白前中甾體苷類化學成分ESI-MS裂解行為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王波;中國木質家具產(chǎn)業(yè)國際競爭力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9年
10 褚宗勉(Jantzen C.M.Chu);農(nóng)作物基因專利對專利侵權的沖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旭;加拿大反補貼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孫倩;從“自發(fā)”到“自治”—試論加拿大社區(qū)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9年
3 李昕;為生存尋求第三條道路[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馮建宇;加拿大戰(zhàn)后初期外交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鄭莉;從瑪格麗特·勞倫斯的馬納瓦卡小說看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合理性[D];四川大學;2006年
6 馮雅靜;中加經(jīng)貿(mào)合作現(xiàn)狀和趨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7 劉思明;平民合作聯(lián)盟形成原因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朱曉英;從加拿大對《京都議定書》的態(tài)度看其環(huán)境政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季發(fā);加拿大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利用[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趙海英;當代加拿大保守黨分裂的原因及影響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33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3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