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依戀類型與獨處行為的關系
本文選題:成人依戀 切入點:獨處行為 出處:《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高中生依戀類型與獨處行為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成人親密關系經歷量表》和《獨處行為量表》對442名高中學生進行測量。結果:依戀回避與孤僻和積極獨處的相關分別為0.451和0.233(P0.01),與孤獨的相關為-0.383(P0.01);依戀焦慮與社交回避和孤獨的相關分別為0.410和0.622(P0.01),而與積極獨處的相關為-0.140(P0.01)。方差分析顯示不同依戀類型被試的獨處行為明顯不同,專注型的積極獨處得分最低,而孤獨得分最高;冷漠型在孤僻分量表得分最高;而害怕型則在社交回避分量表得分最高。結論:安全型依戀者以積極獨處為主要特征,害怕型依戀以社交回避為主要特征,專注型依戀以孤獨為主要特征,而冷漠型依戀則以孤僻為主要特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types and solitude behavior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442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measured with the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 experience scale and the solitude behavior scale. Results: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solitude behavior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solitude behavi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litude and active solitude was 0.451 and 0.233n P0.01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and loneliness was 0.410,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and loneliness was 0.410 and 0.622P0.01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achment anxiety and positive solitude was -0.140P0.01.The vari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different attachment type subjects had different attachment types. The behavior of being alon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positive solitude score of the focus type was the lowest, while the solitude score was the highest; the apathy score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fear type scored the highest in the social avoidance subscale. Conclusion: the secure attachment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solitude. Fear type attachmen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social avoidance, focused attachment is loneliness, and apathy attachment is aloof.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
【分類號】:B844.2;G63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敏;甘怡群;;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與同伴交往關系調查分析[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1年03期
2 郭薇;陳旭;楊楠;;安全基地啟動及其腦機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5期
3 楊洋;;心理學視野中的愛情內涵及結構述要[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07期
4 劉春艷;劉衍玲;王鑫強;;大學生自我分化與依戀類型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9期
5 徐亮;羅婷婷;蔣玉梅;王亞琨;張進輔;;大學生母親依戀狀況調查[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3期
6 盧忠娟;郭吉文;余林;;大學生依戀類型與網絡成癮傾向關系[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國法;朱偉;王催春;;大學生成人依戀現狀及其理論的應用[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王亞萍;李同歸;;成人依戀與婚姻質量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同歸;郭亞鳴;;海上搜救人員成人依戀、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同歸;王爭艷;;Attachment and Life[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湯芙蓉;;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抑郁的相關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斐;許燕;;不同依戀風格大學生內部工作模型的結構和特征[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任真;葉智;楊安博;;大學生對父母親的依戀與大五人格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爭艷;吳東紅;;一般依戀表征測量的嘗試[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藍瀅;;不同依戀類型個體內隱自尊水平的差異及變化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朱偉;陳國法;王催春;;大學生依戀、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薇;不同依戀類型戀愛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學;2012年
2 俞曉歆;影響男性強制戒毒人員復吸的依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彤瑋;意象對話技術在成人依戀測量中的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曹杏娥;大學生成人依戀、自尊與愛情態(tài)度的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倪巖娟;大學生成人依戀與童年期創(chuàng)傷經歷的關系研究和個案干預[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4 張若舒;多種情境下不同成人依戀取向信息加工實證研究及個案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敏;不同成人依戀類型個體的注意偏向及其產生階段[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6 關婷婷;母親的依戀與幼兒個性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葛偉佳;成人依戀系統對啟動范式下面部表情識別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范寅瑩;大學生成人依戀的內隱測量與外顯測量[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9 范紅偉;高職生人格特質、成人依戀與學校歸屬感現狀及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英;應激狀態(tài)下成人依戀對戀人的認知加工作業(yè)影響[D];浙江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660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6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