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礙大學生心理求助行為的原因與建議
本文關鍵詞: 心理求助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出處:《新余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探討了妨礙大學生心理求助的人口學因素、個體自身因素、文化背景及其高校的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mographic factors , individual factors ,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colleg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lp ,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
【作者單位】: 上海海洋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上海市2010年度教育科學研究市級項目(項目編號:B10033)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求助是指個體在遇到心理困擾或障礙時,向個人之外的力量尋求幫助以達到解決困擾的過程。很多人遇到心理問題,首先會想到自己,一般自己解決不了的才會想到向外界求助。對于大學生來說,求助他人主要包括一些非正式的支持系統(tǒng),比如:同學、家人、朋友、戀人等,原因是與這些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高東;;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求助行為調(diào)查[J];華夏醫(yī)學;2009年04期
2 余青云;張海鐘;;污名對大學生心理求助行為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4期
3 王樹江;;論高校心理咨詢過程中個案的消失[J];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05期
4 王成奎;;論“熟人”關系取向的青少年心理求助模式[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余曉敏;大學生心理求助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尹蓓莉;“潛在求助者”難以成為“現(xiàn)實求助者”的主要障礙[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平;李董平;張衛(wèi);;家庭經(jīng)濟困難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應對效能的補償、中介和調(diào)節(jié)效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郭玉江;;優(yōu)秀運動員應對效能、應對方式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3 邵雅利;建構(gòu)健全的人格,推進高校心理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jié)合[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4 曹暉;曹聘;王鵬;;教師教學效能、應對效能、職業(yè)枯竭關系的比較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5 尹麗娜;路海東;;初中生英語閱讀理解元認知問卷的編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伍淑蘭;;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7 陳小華;;論大學生心理求助及其培養(yǎng)[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8 李艷紅;;當前高校心理咨詢的特殊“供求矛盾”探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6期
9 季丹丹;郝樂祥;;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高校心理咨詢新模式的構(gòu)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7期
10 鄒廣萬;;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魏愛棠;;淺析中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內(nèi)涵[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趙海信;梁宇頌;;大學生心理危機根源探索及預防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尹可麗;中國成人心理健康維護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瑞星;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方法探索[D];鄭州大學;2011年
5 魏晟;成年人飲食行為評價量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郝志紅;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的預測模型與干預實驗[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峗;“來訪者中心”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進[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燕;農(nóng)村中學生對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歸因方式與英語學習態(tài)度之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潘雪凌;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咨詢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俊麗;抑郁自我污名、自我效能感與社交回避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6 李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李鵬;警察尋求專業(yè)心理幫助意向與心理疾病污名關系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何秋菊;西南地區(qū)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勝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利薇;大學新生安全感、心境與適應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國香;大學生自殺“守門員”的培訓及培訓效果的評價[D];暨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馬力;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分析與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2 郝志紅,梁寶勇,邵秀巧;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的預測因素研究的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3 魏艷;張義勤;;構(gòu)建高校網(wǎng)絡化心理咨詢模式的思考[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曹挹芬;;我國高校網(wǎng)絡心理咨詢的信息互動平臺建設[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張成山;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研究及對策[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管健;;污名:研究現(xiàn)狀與靜態(tài)—動態(tài)模型構(gòu)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7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馬建青,王東莉;我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心態(tài)的調(diào)查分析——兼與高校咨詢員看法的比較研究[J];青年研究;1997年09期
9 楊春梅;;精神疾病的病恥感對精神病患者影響的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劉少杰;;熟人社會存在的合理性[J];人民論壇;2006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夏勉;認知動機變量與心理求助行為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曲曉麗;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jié)合之探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春平;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芻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2 楊明桂;以改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薛平;論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高師學報;2002年04期
4 陳昌華;;剖析大學生心理 做好輔導員工作[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5 刁輝均;;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初探[J];南昌高專學報;2006年05期
6 郭芳;;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及其心理健康的自我調(diào)適[J];職業(yè)時空;2011年04期
7 賴斌;胡西民;劉佳;王曉先;;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0年15期
8 王艷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河北工業(yè)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畢小平,蔡蕊,丁紅,李青山;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藥學教育;2005年01期
10 王德強;;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紀玲玲;劉邦惠;;服刑人員心理求助行為研究綜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冀云;;團體心理咨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研究綜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朱倩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對策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何昭紅;石艷華;;多元社會型態(tài)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積極回應[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童輝杰;;對20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質(zhì)疑與驗證[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岳芳;羅光霞;;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發(fā)展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聶萬勇;裴秋宇;秦瑛;;我國大學生心理及高校心理咨詢狀況調(diào)查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李利;閻治安;;電氣工程學科領域?qū)W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A];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9 王琛;戴艷;雷鳴;;貧困大學生心理復原力現(xiàn)狀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龐毅玲;;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與應對措施[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自然科學篇)[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峰;爸爸媽媽,,你們的心理健康嗎[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2 汪偉;大一新生入學先測心理健康[N];天津日報;2004年
3 記者 黃妙英;我區(qū)全面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N];廣西日報;2005年
4 曹玉屏 王裕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須加強[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王玨 本報通訊員 張漢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N];山西日報;2005年
6 李 磊;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7 繆海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關注[N];無錫日報;2005年
8 蘇福;吉林邊防總隊醫(yī)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記者 楊濟澤 通訊員 秦樂樂;淮工500心理委員解“心結(jié)”[N];連云港日報;2010年
10 高虹 季帥;揚州多渠道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N];江蘇教育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艷芬;中國心理健康服務理論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李逸龍;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工作績效的關系及其中介、調(diào)節(jié)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許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5 楊劍;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效益互動模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愛蓮;心理健康服務人員核心勝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田錄梅;自尊的認知加工偏好及其對情感反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勁梅;西南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楊福義;內(nèi)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立敏;印象管理與女性健身活動及心理健康的關系[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陽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肖耀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論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3 朱泳;大連市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籃球運動參與程度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4 武小林;加強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趙春艷;大學生心理測評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姜海燕;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求助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羅勝華;基層選調(diào)生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相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魏艷哲;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張金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析及教育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蔡先鋒;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83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8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