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災害教育特色的國際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30 15:18

  本文關鍵詞: 災害教育 特色 比較 啟示 出處:《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災害已是各國生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之一,防災減災成為人類共同的使命,災害教育因此備受關注。發(fā)達國家聚焦災害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研發(fā)、模擬演習以及法制化,發(fā)展中國家則著眼于災害教育的行政管理、體系建設及師資培訓。國外災害教育實踐,對構建中國特色的災害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Abstract]:Disaster has been 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has become the common mission of mankind, and disaster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focus on the curriculum of disaster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imulation exercises and legalization, whil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isaster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 and teacher training, and disaster education practices abroa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disaster education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西華師范大學災后重建專項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8A017)
【分類號】:G40-059.3
【正文快照】: 近幾十年來,全球頻發(fā)的災害已與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huán)境惡化一起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四大問題,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1987年第42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第169號決議,決定1990-2000年開展“國際減輕災害十年”活動,其宗旨是通過國際上的共同努力,設法消除或最大限度地降低世界各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薛二勇;;教育應對自然災害的戰(zhàn)略選擇——以日本、印度、伊朗三國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2 鄭居煥;李耀莊;;日本防災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與啟示[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7年02期

3 譚秀華;王民;張英;;國際災害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城市與減災;2010年06期

4 鄭菊花;錢建江;;國內(nèi)外自然災害教育研究綜述[J];綏化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代志鵬;;淺析日本中小學防災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年02期

6 于萍;王靜愛;;《自然災害與防治》問卷調(diào)查分析[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杜永紅;;災害教育:從失衡走向平衡[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年05期

8 徐富海;;由“稻叢之火”談國外防災減災意識發(fā)展[J];中國減災;2011年1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玲玲;《地理5》的災害教育內(nèi)容與功能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岱;張文忠;余建輝;;國外重大自然災害區(qū)域重建規(guī)劃的理念和啟示[J];地理科學進展;2010年10期

2 舒成強;翟有龍;蔣良群;舒秋貴;;高師地理教育專業(yè)學生災害教育研究[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李睿恒;喬佳;馮海成;;抗災體適能的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方法[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郁震飛;陳保勝;;歷史街區(qū)消防規(guī)劃初探[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9年04期

5 劉璐;;高校體育課開設災害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廣西教育;2010年27期

6 王強;閔彬彬;;學生應急避險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4期

7 王民;史海珍;張英;;我國公眾災害教育研究綜述[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鄭功成;;綜合防災減災的戰(zhàn)略思維、價值理念與基本原則[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9 方磊;杜永紅;;中日災害教育的跨文化審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10 方磊;杜永紅;;美國災害教育述評——基于實用主義視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馬芬;;構建我國地震應急物流系統(tǒng)的建議[A];2008第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姜偉;基于知識發(fā)現(xiàn)的林火災害應急管理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軒;中學環(huán)境教育中突發(fā)事件風險意識的教育和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莎莎;甘肅省城市建設地質(zhì)災害防治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李臣;建國以來我國災害性公共危機管理的考察與反思[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齊秀強;我國大學生災難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10年

5 王卓;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災害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福彥;中學災害教育及其校本化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玲玲;《地理5》的災害教育內(nèi)容與功能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鳳群;地理課程中的災害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9 洪琳琳;城市綠地系統(tǒng)防災避險規(guī)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10 王攀攀;中小學生命安全教育問題探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開禹;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特點[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4期

2 金磊;日本安全防災文化教育與綜合管理借鑒[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2年04期

3 谷永新;日本防災教育縱覽[J];城市與減災;2001年02期

4 李景霞;張英;;中學的災害教育[J];城市與減災;2008年02期

5 徐寶芳,張衛(wèi)青;高一教材中環(huán)境教育的內(nèi)容、功能及形式[J];地理教育;2004年03期

6 宋志軍;從中德教科書合作研究看中學地理教材編寫的差異[J];地理教育;2004年05期

7 王樹婷,李家清;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材功能解讀[J];地理教育;2005年04期

8 于秀麗;中學地理教材防災減災知識內(nèi)容簡析[J];地理教育;2005年05期

9 李世泰;;地理教學滲透災害意識教育的探討[J];地理教育;2007年06期

10 陳季;張英;;中學地理與災害教育淺議[J];地理教育;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譚秀華;;我國學校災害教育實施策略淺議[A];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專業(yè)區(qū)域中心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興民;個體面對災害行為反應的心理基礎及教育對策[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于秀麗;中學地理教學中防災減災教育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彭曉風;中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赫興無;中學地理教材課文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凡堯;教科書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嚴明堂;初中地理教材活動式課文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萬國平;新課程高中地理教材(實驗)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廣花;地理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材內(nèi)容編制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趙潔;現(xiàn)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地理必修1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何萬麗;高中四套地理實驗教科書(必修2)的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映雪;毛澤東與杜威德育思想比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王穎;中西文化傳統(tǒng)歷史演進及其對教育影響的比較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寶繼英,富景春,黃永清;內(nèi)蒙古大中學生神經(jīng)衰弱患病情況對照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5期

4 蔣家付;當代電化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5 梁俊;孔子與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比較[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6 楊捷;試述國外義務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兼析我國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7 游國輝;傳統(tǒng)高等教育與遠程開放教育的比較[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8 任筱萌;整理發(fā)掘 古為今鑒——科舉考試與漢語水平考試(HSK)之比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1期

9 陳菊先;中國大陸、臺灣、香港語文教育目標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10 王安全,郭平,張芳;中日教育的比較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杜軍;扈寶瑩;;關于遠程教育教材的幾點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2 程東元;劉雍潛;;AECT新定義的特色與啟示[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3 王娟華;;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踐行過程的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4 劉黎明;;杜威“生長目的”論與羅杰斯“自我實現(xiàn)目的”論之比較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徐軻;;師范院校法學學科應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胡永萍;;民辦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比較[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牛征;;天津教育發(fā)展水平的比較研究[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禮;“道法自然”與“以天性為師”[D];河南大學;2006年

2 于書娟;傳統(tǒng)的反叛:中西方現(xiàn)代教育的思與行[D];河南大學;2005年

3 吳薇;中美兩國青少年性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劉樹船;中美兩國學校德育教育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5 汪夢林;孔子與蘇格拉底師道觀比較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6 何海生;中美非正規(guī)教育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禹瑛;中美兩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雅芳;余家菊和森有禮國家主義教育思想之比較[D];河南大學;2008年

9 常鳳霞;王陽明與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之比較[D];河南大學;2009年

10 趙春陽;教師職業(yè)倦怠相關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4765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765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6b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