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
本文關鍵詞: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
【摘要】: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從2004年到2008年對三個自然班幼兒(71名)群體水平的同伴關系分別在三個時間點開始從小班到大班的追蹤,考察學前期幼兒同伴關系連續(xù)變量的穩(wěn)定性,結果發(fā)現(xiàn):(1)幼兒同伴接納、同伴拒絕、社會偏好和社會影響的穩(wěn)定性受年齡和時間間隔的影響,在中班與大班之間均存在中等相關,而社會偏好和同伴接納在小班與中班也存在中等相關,社會偏好在小班與大班也存在中等相關;(2)幼兒社會偏好發(fā)展模式經聚類分析為4組:一般偏好穩(wěn)定組、高偏好穩(wěn)定組、一般到高偏好變化組和低偏好變化組,64.79%的幼兒社會偏好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3)幼兒從小班起,女孩比男孩一直更少受到同伴拒絕,更多受到同伴偏愛?傮w而言,學前期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具有中等穩(wěn)定性,中班是穩(wěn)定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
【作者單位】: 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浙師大幼師幼兒園;
【關鍵詞】: 幼兒 同伴關系 同伴提名 穩(wěn)定性
【基金】:教育部重點課題(DBA080051) 浙江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資助(浙教辦高教[2010]183號)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同伴關系是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依據(jù)交往復雜程度分為四個水平:個體特征水平、人際交互水平、雙向關系水平和群體水平。群體水平的同伴關系(即兒童在群體中個體間的同伴接納與拒絕),在同伴關系研究中數(shù)量較多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明鋼,王亞鵬,王舟;5—7歲幼兒的同伴關系、社會行為與其母親教養(yǎng)方式[J];心理科學;2001年05期
2 農紅英;幼兒教師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S1期
3 鄧明;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J];山東教育;2003年Z3期
4 朱冽烈;學習困難兒童的注意、行為及同伴關系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1999年03期
5 王春燕 ,盧樂珍;自由游戲活動中幼兒同伴交往的研究[J];教育導刊;2002年Z3期
6 國明潔;3~6歲幼兒交往策略的發(fā)展特點和培養(yǎng)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5年03期
7 龐麗娟;同伴提名法與幼兒同伴交往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年01期
8 高巖;;玩具對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研究[J];消費導刊;2008年07期
9 楊海波;;同伴關系與小學生學業(yè)成績相關研究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2008年03期
10 張?zhí)m萍;周暉;;幼兒基于信息判斷的選擇性信任的發(fā)展——其持續(xù)性及與人際信任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曉瑞;張日f;;團體箱庭游戲改善幼兒同伴關系的有效性[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佘翠花;王美芳;王玉廷;白文;;幼兒同伴沖突問題解決策略的發(fā)展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盧麗娜;;應用創(chuàng)新教育 開發(fā)幼兒智力[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4 王雨晴;游旭群;王振宏;;3~5歲幼兒元認知判斷能力的發(fā)展特點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楊麗珠;宋輝;;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發(fā)展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杜曉燕;;發(fā)展幼兒記憶智力的幾點做法[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7 董存梅;;幼兒自我調控的中日比較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幼穗;周坤;;3-6歲幼兒同情心及其對親社會行為影響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邢少穎;覃曉燕;;幼兒從眾行為的調查研究[A];山西省行為科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選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10 趙秀梅;;計算機教學促進幼兒智力開發(fā)[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珠海市機關托兒所 陳燕英;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N];珠海特區(qū)報;2008年
2 北京師大輔仁應用心理發(fā)展中心 楊莉;幼兒期心靈成長的要素[N];農民日報;2009年
3 三鋼第二幼兒園 潘素敏;如何引導幼兒克服膽怯心理[N];三明日報;2010年
4 山東高密崇實小學幼兒園 李秀玲;淺析如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N];學知報;2011年
5 李陸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N];濟寧日報;2007年
6 袁浩龍;調節(jié)幼兒情緒要“兩步走”[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7 靚亮;孩子“破壞狂”心理大揭密[N];上?萍紙;2008年
8 章卉;淺談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N];揚州日報;2011年
9 北京師大輔仁應用心理發(fā)展中心 楊莉;幼兒期的訴求特點及糾偏[N];農民日報;2009年
10 洛川縣幼兒園 李珊莉;淺談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N];延安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光輝;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本土化內涵、基本特點及其與同伴背景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凌;幼兒能力自我知覺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旭;漢語幼兒心理理論與語言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胡克祖;3~6歲幼兒好奇心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坤;幼兒反事實思維的發(fā)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江洋;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預期性、發(fā)展性及差異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紀林芹;兒童攻擊、相關問題行為的發(fā)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玲玲;青少年未來取向的發(fā)展與家庭、同伴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國艷;中國12~36月齡幼兒情緒社會性發(fā)展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劉少英;學前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追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紅芝;幼兒同伴關系干預的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隋莉暉;人際認知問題解決技能訓練對幼兒同伴關系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展寧寧;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和同伴關系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王娟;4-6歲幼兒自我知覺與同伴地位的相關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劉偉偉;大班被拒絕幼兒的箱庭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6 譚雪晴;童年中期關系攻擊行為對兒童同伴關系的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楊彩霞;被忽視型與矛盾型幼兒社會技能訓練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富洪;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及社會技能訓練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姜忠美;不同欺負角色幼兒的情緒表現(xiàn)規(guī)則知識比較[D];浙江大學;2006年
10 閻麗娜;6-8歲兒童二級錯誤信念發(fā)展與同伴交往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029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0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