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場效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19:11
本文關鍵詞:課堂教學場效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場的存在是一種不可否認的科學事實,就像我們不能否認物質的存在一樣,場論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多種學科,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成就。顯然,課堂教學場的存在也是不容置疑的,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心理活動和行為總會受到課堂這個場環(huán)境的影響,如有些教師的怯場、控場和有些學生的“跟風”現(xiàn)象就是對課堂教學場存在的有力證明。 然而,課堂教學場的產生,對個體內部吸收、外部教學交流都產生一定的影響,即存在“場效應”。課堂教學場效應反映了課堂教學場整體結構和整體效果,既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心理規(guī)律,又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探索,有利于把握整個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過程,準確運用情境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但是,目前我國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探索和研究多數(shù)停留在感性的實踐階段,而且主要是結合具體學科從課堂教學場效應積極作用上進行總結,大都是教學經驗感悟,并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上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進行研究,以便在理論上更加完善課堂教學場效應體系,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理解和運用,促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育心理學的作用,拓寬教育理論的基礎。 本文從理論研究入手,把場理論用于課堂教學,嘗試運用場思維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以獲得對課堂教學的全面把握,獲取新的認識和進展,運用課堂教學場效應積極作用,以便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本研究主要通過文獻法、課堂觀察法,在收集、研讀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研究狀況進行歸納概述。在此基礎之上,本文分析了場理論的歷史研究,及介紹了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內涵、特性、類型,然后提出了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應用價值與作用,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運用與原則進行歸納與總結,并且通過課堂觀察分析了教師、學生、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環(huán)境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影響。最后,本文試圖構建強化課堂教學場效應積極作用的策略,主要從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教師、學生、教學媒介以及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四個層面,來探索強化課堂教學場效應積極作用的途徑。 課堂教學始終存在著效率問題,新課程改革以來雖然比較重視這一問題,如改變教師觀念、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構建各種新的學習模式等等,但是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身處知識經濟之中的今天,要求人們從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教育、看待學習,對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研究,用場思維對課堂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整體地、綜合地觀察和研究課堂教學現(xiàn)象和教學過程,更加清晰地分析課堂教學的各個因素對師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場 效應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G424.21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導言11-23
- (一) 選題緣起11-12
- (二) 研究意義12-13
- 1. 理論意義12
- 2. 實踐意義12-13
- (三) 研究綜述13-20
- 1. 研究現(xiàn)狀13-19
- 2. 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19-20
-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20-23
- 1. 研究思路20-21
- 2. 研究方法21-23
- 一、課堂教學場效應解讀23-40
- (一) 場理論的由來及啟示23-27
- 1. 場概念的來源、涵義及其本質23-25
- 2. 哲學中的場理論25
- 3. 社會學中的場理論25-26
- 4. 心理學中的場理論26-27
- 5. 教育學中的場理論27
- (二)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內涵27-30
- 1. 課堂教學場的涵義27-28
- 2. 效應的涵義28-29
- 3.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內涵29-30
- (三)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特征與類型30-40
- 1.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特征30-33
- 2.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類型33-40
- 二、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價值與作用40-45
- (一)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價值40-41
- (二)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作用41-45
- 1. 激勵作用41-42
- 2. 感染作用42-43
- 3. 調控作用43-44
- 4. 引導作用44-45
- 三、課堂教學場效應的運用及原則45-55
- (一)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運用45-52
- 1. 從備課起步的“預熱效應”45
- 2. 制定合理目標的“登門檻效應”45-46
- 3. 創(chuàng)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情緒效應”46-47
- 4. 點燃學生智慧之花的“瓦拉赫效應”47-48
- 5. 促進班級管理的“角色效應”48-49
- 6. 獲取學生信息的“反饋效應”49-50
- 7. 運用“空白效應”,防止“超限效應”50-51
- 8. 公平對待學生,克服“馬太效應”51-52
- (二) 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原則52-55
- 1. 合理選擇52-54
- 2. 科學運用54-55
- 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因素分析55-68
- (一) 教師是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引導者和控制者55-60
- 1. 教師自我學習的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具體運用56
- 2. 教師掌握教材的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整體性56-57
- 3. 教師的課堂組織指導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引導作用57
- 4. 教師的溝通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發(fā)展調控作用57-58
- 5. 教師的科研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啟示性58-59
- 6. 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多樣性59-60
- (二) 學生是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產生者和發(fā)展者60-63
- 1. 學生的交往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發(fā)揮60-61
- 2. 學生的合作與競爭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創(chuàng)新性61-62
- 3. 學生的自律能力影響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整體性62-63
- (三) 教學媒介是課堂教學場效應的傳播者63-65
- 1. 教材63-64
- 2. 教學手段64
- 3. 課堂教學制度64-65
- (四) 課堂教學環(huán)境是課堂教學場效應的承擔者65-68
- 1. 教室布局66
- 2. 教學時間66-68
- 五、構建強化課堂教學場效應積極作用的策略68-85
- (一) 教師層面68-76
- 1. 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力求教學與心理共進69-70
- 2.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70-72
- 3. 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72-73
- 4. 教師要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73-75
- 5. 教師要善用教學機智,讓課堂教學充滿藝術魅力75-76
- (二) 學生層面76-78
- 1. 學生要夯實知識基礎,提高自身的能力76-78
- 2. 學生要樹立自信心,勇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78
- (三) 教學媒介層面78-81
- 1. 科學地使用教材,充分體現(xiàn)信息載體的作用79-80
- 2.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傳播信息的手段80-81
- (四) 教學環(huán)境層面81-85
- 1. 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課堂環(huán)境,強化空間的教化功能81-83
- 2. 時間上創(chuàng)設彈性空間,顧及學生的差異83-85
- 六、結語85-86
- 參考文獻86-89
- (一) 著作類86-87
- (二) 期刊類87-88
- (三) 網址88-89
- 后記8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德俊,田寶,陳艷玲,周鴻兵;情緒調節(jié)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2 周越;范愛華;;教學場效應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鄭金洲;;重構課堂[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3期
4 肖海雁;情緒效應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5年27期
5 魏宏聚;;略論“教學時空”的教化意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5期
6 汪劉生;論教學心境[J];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08期
7 楊超有;論課堂教學的場效應[J];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02期
8 齊立明;外語課堂知情關系及情感場效應的意義與建構[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馬祥林;課堂教學“場效應”之功能與運用[J];昆明師專學報;1996年04期
10 梁恩華;;素質教育呼喚創(chuàng)新型教師[J];教育藝術;2009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溫秀杰;課堂教學中的非語言交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關鍵詞:課堂教學場效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42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37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