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的方法養(yǎng)成道德
本文關鍵詞:用“道德”的方法養(yǎng)成道德
【摘要】:人類不同的實踐活動各有其不同的本質或特性,這是由活動的對象決定的。學校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學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取決于這種活動是否符合"道德"的特性。道德沒有高、低層次的區(qū)分。沒有"道德底線"。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定位于"道德",而不是無休止的"更道德"。道德生活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道德教育要符合個人生存、生活實踐的需要。道德的發(fā)生、發(fā)展離不開生活。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真正的道德是自覺的、自律的,也是自足的。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
【關鍵詞】: 學校 道德教育 有效性
【分類號】:G410
【正文快照】: 每一種生物在其生命的活動中,總是表現(xiàn)出區(qū)別于其他物種的特性。人類的活動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在人類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中,都表現(xiàn)出各不相同的特殊本質或特性。不同之處在于,人類以外的各種生物,其活動特性決定于自身獨特的本能,而人類則不完全取決于主觀意志。人類任
【共引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張愛華;張有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A];“科學發(fā)展觀與歷史唯物主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澤民;試論實踐存在論的美學思考方式[D];復旦大學;2004年
2 何建華;經濟正義論[D];復旦大學;2004年
3 關立新;經濟全球化:發(fā)展趨向及中國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王鑫;論鄧小平的發(fā)展觀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陳斌;私營經濟發(fā)展論[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6 申建中;民事再審程序改造及再審之訴建構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蘭天山;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曾祥正;信息網絡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王強;市場導向下的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鐘慶才;人力資本產權與實現(xiàn)機制分析[D];暨南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詠鈴;愛情文學審美視野中的南朝樂府民歌[D];湘潭大學;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謝鳳華;中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戰(zhàn)略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會館與邊疆社會經濟的變遷[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小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對哲學的若干挑戰(zhàn)和啟迪[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黃薇;“債轉股”的進退機制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8 劉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彭金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關于制度變遷理論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10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惡——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人性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唐西勝;;學校的道德高度和力量[J];中國德育;2011年01期
2 邱世兵;;試論學校德育人學觀的困境及出路[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俞斌;;以學校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寧波市北侖區(qū)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德育;2011年01期
4 徐冬青;;關于學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1年04期
5 張睿;;學校道德教育實效性斷想[J];教育學術月刊;2011年06期
6 王康;;溫和而堅定: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思維[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1年08期
7 高青;胡靜;李杰;;論杜威學校道德教育思想的價值取向[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8期
8 劉冬梅;;里可納教育思想影響下的美國青少年品格教育[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9 潘希武;;學校道德教育低效性的存在及其范圍[J];教育學術月刊;2011年07期
10 方銘琳;“學校精神”淺析[J];中小學管理;199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朱小蔓;;關于學校道德教育的思考[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岑國楨;李伯黍;;訓練對兒童道德判斷的影響的實驗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羅平;;道德層次認知的偏差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和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胡天非;;兒童懲罰觀發(fā)展研究[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士輝;強化道德教育實踐 培育學生真善人格[N];天津日報;2009年
2 中央教科所所長、教授 朱小蔓;學校德育應抓住課改機遇[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何祥林;由陶宏開現(xiàn)象看學校德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馬勤學;論“八榮八恥”與學校道德教育[N];隴南報;2007年
5 主持人 唐盛昌 上海市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級校長 嘉賓校長 俞國娣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 孫占林 上海市中學校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 王占寶 南京師大附屬中學校長,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 李培明 浙江省春暉中學校長,特級教師 點評專家 方展畫 浙江省教科院院長,教授 趙中建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家辦學:校長的角色[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6 本報記者 白云婷;政協(xié)委員呼吁:加強流動兒童教育[N];中國人口報;2006年
7 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 陳靜靜;舞弊學生會受“情感處罰”[N];中國教育報;2008年
8 唐棠;利用網絡開展道德教育[N];廣西日報;2004年
9 記者 楊U
本文編號:606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60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