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MOOCs)引入高校武術教學的理論探索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852-4;G434
【圖文】:
圖 1 《特色武術:太極修煉與身心拓展》課程介紹頁面下圖所示是本課程的進一步介紹,主要有課程詳情、課程評價以及右側的授課老師。本課程主要從課程概述、授課目標、課程大綱、預備知識、證書要求、參考資料六個方面對本課程做了進一步介紹。學習者可通過瀏覽這些內容,了解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評價方式以及參考書目,有利于學習者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課程評價是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習者對本課程的評價,學習者可通過瀏覽評價內容,了解選修過本課程的學習者對本課程的看法。最右側是本課程的授課老師,學習者可通過該區(qū)域了解授課老師的基本情況。
圖 1 《特色武術:太極修煉與身心拓展》課程介紹頁面下圖所示是本課程的進一步介紹,主要有課程詳情、課程評價以及右側的授課老師。本課程主要從課程概述、授課目標、課程大綱、預備知識、證書要求、參考資料六個方面對本課程做了進一步介紹。學習者可通過瀏覽這些內容,了解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評價方式以及參考書目,有利于學習者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課程評價是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習者對本課程的評價,學習者可通過瀏覽評價內容,了解選修過本課程的學習者對本課程的看法。最右側是本課程的授課老師,學習者可通過該區(qū)域了解授課老師的基本情況。
圖 3 《特色武術:太極修煉與身心拓展》功能區(qū)頁面討論區(qū)是連接學習者和授課老師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下圖所示為本課程的討論區(qū)。討論區(qū)大致分為三個模塊,本課程的討論區(qū)首先為我們介紹了討論區(qū)的使用規(guī)則,學習者需要在了解使用規(guī)則之后才能發(fā)帖。第二個模塊為子版塊,主要分為老師答疑區(qū)、課堂交流區(qū)、綜合討論區(qū)三個討論區(qū),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區(qū)域進行發(fā)帖或者查看別人的帖子;第三個模塊為全部主題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學習者可以看到所有學習者和授課老師、助教發(fā)的帖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文波;;武術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J];武術研究;2019年02期
2 桑圣泉;;小學武術課間操的理論建構及創(chuàng)編策略[J];名師在線;2017年08期
3 楊明;徐光明;蔣云;;將武術攻防內容引入《防衛(wèi)與控制》教學的探討[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4 馬劍;邱丕相;;人文視野中的武術攻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陸根秀;高中女生體育課中增加武術攻防練習的探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6 郭彩云;;論武術之打與練[J];武術研究;2019年06期
7 張濤;;基于“群眾視角”下的武術公眾形象分析武術發(fā)展的路徑選擇[J];浙江體育科學;2018年02期
8 陳明娟;;大膽創(chuàng)新:武術攻防實戰(zhàn)引入課堂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13年01期
9 呂小黎;;淺論武術現(xiàn)代化轉型及其價值延伸[J];商業(yè)故事;2018年01期
10 馬青海,劉保明,王瑞生;武術攻防運動中的辯證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豐美華;;從套路與技擊的關系論武術的發(fā)展[A];《西部體育研究》2013年第2期(總第130期)[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開禧;慕課(MOOCs)引入高校武術教學的理論探索[D];吉林體育學院;2019年
2 王燕;小學“興趣化”改革下的武術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8年
3 龔成培;中學武術攻防技術教學的實驗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年
4 陳炳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小學體育課程中武術教材演變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8年
5 萬望;中學體育教材中武術教學內容分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年
6 薄華龍;南京市主城區(qū)初中武術教學現(xiàn)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
7 熊姍姍;民國時期武術書籍文獻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年
8 劉奕姜;由術至道·武術與書法的相通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030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80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