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4-09-14 13:52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要深化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自豪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讓國學經典走進課堂,滲透在語文教學中,這是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弘揚經典的有效途徑。國學中的經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獨到而深刻的認識,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言感受能力和語言智慧,能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將國學教育滲透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在日常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中華文化; 引導學生; 傳統(tǒng)文化; 經典; 國學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 奠定基礎; 語言感受能力; 進課堂;
小學教育處于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人格的形成,經常誦讀國學能夠對學生在積詞累句、品味優(yōu)美佳句、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情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誦讀國學經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兩方面來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
一、誦讀國學經典的重要性
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或人生價值得到肯定,首先這個人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經典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她引領著我們中華民族不斷走向繁榮富強,給我們民族的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1誦讀經典,可以塑造高尚品格。
俗話說: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合格品,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必須培養(yǎng)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而誦讀經典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明白做人的道理,在誦讀經典的同時,學生會自覺地用圣人的言行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培養(yǎng)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
2誦讀經典,可以增加識字量,提升記憶力。
國學經典薈萃了大量的語言文字,內容高度緊湊濃縮,簡潔明了的句子,讀起來有一種輕松有趣的音韻感。如《千字文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是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不僅可以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還可以教我們識文斷字,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初讀課文的效率提高了,背誦能力也增強了,寫作文時,常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經典語言系統(tǒng)一旦進入孩子的大腦,沉睡的記憶潛能就會被喚醒,學生的形象思維將得到全面的鍛煉,記憶力也將得到明顯提高,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松,從而受益終身。
3誦讀經典,可以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而國學經典又是積攢古代圣賢思想和智慧的曠世奇書。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文學修養(yǎng)、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規(guī)范言行舉止。國學經典中,有很多我們能讓我們受用一生的格言佳句,如《弟子規(guī)》中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警示我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孝心都沒有的話,怎可成就人生的豐功偉績;《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我們樹立崇高的理想指明了方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教導我們?yōu)槿颂幨卤仨殦碛袕V博的胸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為我們做事原則提供了依據;“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強調了我們與人交往必須言而有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揭示了成就偉大事業(yè)的真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的策略
國學經典猶如一座座取之不盡的寶藏,積攢著人類智慧的結晶;國學經典猶如一顆顆夏日的繁星,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為了讓國學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我校把經典文化的傳承作為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課堂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國學教育和學校建設的的紐帶。
我通過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與各位語文教學工作者共同探討。
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梢娬b讀在學習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國學經典涵蓋了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在課前三分鐘誦讀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只有反復誦讀課文,對文章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所在,才會在文章的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方面達到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國學經典的名言警句、優(yōu)美段落不斷地被吸收、積累,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讀寫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國學。
國學經典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可以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從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可以讓學生明白如果小時候不認真學習,到老了的時候后悔也沒用,從而教育學生趁年少,認真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爭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一份力;從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tài)度,可見,在聲情并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3課外閱讀中有效拓展。
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國學經典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魂,經過國學經典的熏陶,不僅能使小學生熱愛學習,還能使他們懂得尊老敬幼、關愛他人的道理,促進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中華上下五千年,給我們炎黃子孫積攢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弟子規(guī)》是我們人生的第一規(guī),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明燈;《千字文》是由一千個不同的漢字組成,不僅可以教人識文斷字,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為語文老師,我在課外經常指導學生誦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千字文》等,并成立了國學誦讀興趣小組,讓學生在愉快的研讀中體會國學經典的魅力,遇到難于理解的問題,小組通力合作,翻閱相關課外書籍,共同解決誦讀國學中遇到的難題。
4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的氛圍。
好玩、活潑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通過故事、小品、朗誦、游戲、舞蹈等方式把國學經典呈現(xiàn)出來的話,別有一番風味。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一顆夜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等,在課堂中開展以這些成語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游戲表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的濃厚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學習唐詩宋詞時,讓學生充分了解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再通過“詩歌朗誦會”來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感情。
總之,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利用活潑生動的形式在學生心中播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種子,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滲透國學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8917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中華文化; 引導學生; 傳統(tǒng)文化; 經典; 國學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 奠定基礎; 語言感受能力; 進課堂;
小學教育處于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誦讀國學經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人格的形成,經常誦讀國學能夠對學生在積詞累句、品味優(yōu)美佳句、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情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誦讀國學經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兩方面來論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
一、誦讀國學經典的重要性
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或人生價值得到肯定,首先這個人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經典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她引領著我們中華民族不斷走向繁榮富強,給我們民族的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1誦讀經典,可以塑造高尚品格。
俗話說: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合格品,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必須培養(yǎng)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而誦讀經典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明白做人的道理,在誦讀經典的同時,學生會自覺地用圣人的言行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培養(yǎng)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
2誦讀經典,可以增加識字量,提升記憶力。
國學經典薈萃了大量的語言文字,內容高度緊湊濃縮,簡潔明了的句子,讀起來有一種輕松有趣的音韻感。如《千字文本文由筆耕文化傳播www.bigengculture.com收集整理》是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不僅可以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還可以教我們識文斷字,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初讀課文的效率提高了,背誦能力也增強了,寫作文時,常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經典語言系統(tǒng)一旦進入孩子的大腦,沉睡的記憶潛能就會被喚醒,學生的形象思維將得到全面的鍛煉,記憶力也將得到明顯提高,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松,從而受益終身。
3誦讀經典,可以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一個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而國學經典又是積攢古代圣賢思想和智慧的曠世奇書。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文學修養(yǎng)、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規(guī)范言行舉止。國學經典中,有很多我們能讓我們受用一生的格言佳句,如《弟子規(guī)》中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警示我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孝心都沒有的話,怎可成就人生的豐功偉績;《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我們樹立崇高的理想指明了方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教導我們?yōu)槿颂幨卤仨殦碛袕V博的胸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為我們做事原則提供了依據;“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強調了我們與人交往必須言而有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揭示了成就偉大事業(yè)的真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的策略
國學經典猶如一座座取之不盡的寶藏,積攢著人類智慧的結晶;國學經典猶如一顆顆夏日的繁星,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為了讓國學經典真正植入孩子們的生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我校把經典文化的傳承作為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課堂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國學教育和學校建設的的紐帶。
我通過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與各位語文教學工作者共同探討。
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梢娬b讀在學習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國學經典涵蓋了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在課前三分鐘誦讀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只有反復誦讀課文,對文章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才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所在,才會在文章的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方面達到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國學經典的名言警句、優(yōu)美段落不斷地被吸收、積累,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讀寫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國學。
國學經典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可以說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從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可以讓學生明白如果小時候不認真學習,到老了的時候后悔也沒用,從而教育學生趁年少,認真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爭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一份力;從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學生懂得了怎樣愛國;從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學生明白了為了崇高的理想,堅持不懈的追求態(tài)度,可見,在聲情并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
3課外閱讀中有效拓展。
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國學經典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魂,經過國學經典的熏陶,不僅能使小學生熱愛學習,還能使他們懂得尊老敬幼、關愛他人的道理,促進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中華上下五千年,給我們炎黃子孫積攢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弟子規(guī)》是我們人生的第一規(guī),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明燈;《千字文》是由一千個不同的漢字組成,不僅可以教人識文斷字,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作為語文老師,我在課外經常指導學生誦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千字文》等,并成立了國學誦讀興趣小組,讓學生在愉快的研讀中體會國學經典的魅力,遇到難于理解的問題,小組通力合作,翻閱相關課外書籍,共同解決誦讀國學中遇到的難題。
4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的氛圍。
好玩、活潑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通過故事、小品、朗誦、游戲、舞蹈等方式把國學經典呈現(xiàn)出來的話,別有一番風味。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的一顆夜明珠,正確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的國學故事,如成語、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等,在課堂中開展以這些成語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游戲表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的濃厚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學習唐詩宋詞時,讓學生充分了解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再通過“詩歌朗誦會”來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感情。
總之,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利用活潑生動的形式在學生心中播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種子,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滲透國學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 [1] 吳曉珊.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J]. 中小學電教(下). 2011(02)
- [2] 黃玉美.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2009(05)
- [3] 黃吉鴻. 還語文以精彩[J]. 作文教學研究. 2005(12)
- [4] 姚成毅. 小學語文教學“四重視”[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 2010(09)
- [5] 楊珠江,林宗勛. 巧用文本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J]. 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 2005(10)
- [6] 胡蕾.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小學). 2010(10)
本文編號:8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