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入,還是獨立?——“國學”進語文課程的兩難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08:05
"國學"進語文課程,更多的是為了"國學"而不是為了語文,實現(xiàn)"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更好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道德重建"的目的并非想象的那樣容易。"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語用"屬性的挑戰(zhàn),也擠壓了當代語言智慧的空間;"國學"還不是什么學科,也不具有基礎性,獨立為課程違背了基礎教育課程原則。當下,擺脫滲入與獨立的雙重難題,要么制定專門的課程標準,要么"三分語文",要么高校開"國學"必修課程。
【文章來源】:教育學術月刊. 2016,(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學”進語文課程之目的論反思
(一)關于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
(二)關于繼承傳統(tǒng)文化
(三)關于道德重建
二、“國學”進語文課程之路徑反思:滲入和獨立的兩難
(一)關于滲入語文課程
1.“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語文“工具性”屬性的削弱。
2.“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語文“語用”新理念的沖擊。
3.“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當代語言智慧空間的擠壓。
4.“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造成厚古薄今的局面,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關于獨立于語文課程
1.“國學”不具有基礎性,不能獨立為中小學課程。
2.“國學”還不是什么學科,不能獨立為一個課程。
3.“國學”課程化,是“文獻本位”的復辟。
三、“國學”進語文課程的新出路
(一)修訂課程標準,制定文化經(jīng)典轉化為語文教材的原則
(二)在“三分語文”的前提下迎接“國學”進入語文學習領域
(三)獨立的“國學”課應成為高校的必修公共課,中小學暫不開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文視野中的國學課程開發(fā)方略研究[J]. 丁念金.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6(03)
[2]語文分科教學應提上課改日程——與李海林、丁向紅二位先生商榷[J]. 張毅,程道明. 語文教學通訊. 2015(28)
[3]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建構:邏輯起點、內(nèi)容要素和文本表達[J]. 魏小娜.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8)
[4]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定位問題——經(jīng)義教育·語言專門化·語用[J]. 李海林.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5)
[5]“是什么”重要,還是“干什么”重要?[J]. 李旭山. 語文教學通訊. 2015(08)
[6]中國傳統(tǒng)課程特點芻議[J]. 杜成憲.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01)
[7]核心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J]. 施久銘. 人民教育. 2014(10)
[8]高校國學教育的文化使命[J]. 付以瓊. 大家. 2011(19)
[9]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J]. 娜拉,宋仕平.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10]德育現(xiàn)代化探微[J]. 楊尊偉. 教育科學研究. 2004(03)
本文編號:3603937
【文章來源】:教育學術月刊. 2016,(0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國學”進語文課程之目的論反思
(一)關于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
(二)關于繼承傳統(tǒng)文化
(三)關于道德重建
二、“國學”進語文課程之路徑反思:滲入和獨立的兩難
(一)關于滲入語文課程
1.“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語文“工具性”屬性的削弱。
2.“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語文“語用”新理念的沖擊。
3.“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是對當代語言智慧空間的擠壓。
4.“國學”大量滲入語文課程,造成厚古薄今的局面,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關于獨立于語文課程
1.“國學”不具有基礎性,不能獨立為中小學課程。
2.“國學”還不是什么學科,不能獨立為一個課程。
3.“國學”課程化,是“文獻本位”的復辟。
三、“國學”進語文課程的新出路
(一)修訂課程標準,制定文化經(jīng)典轉化為語文教材的原則
(二)在“三分語文”的前提下迎接“國學”進入語文學習領域
(三)獨立的“國學”課應成為高校的必修公共課,中小學暫不開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文視野中的國學課程開發(fā)方略研究[J]. 丁念金.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6(03)
[2]語文分科教學應提上課改日程——與李海林、丁向紅二位先生商榷[J]. 張毅,程道明. 語文教學通訊. 2015(28)
[3]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建構:邏輯起點、內(nèi)容要素和文本表達[J]. 魏小娜.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8)
[4]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定位問題——經(jīng)義教育·語言專門化·語用[J]. 李海林. 課程.教材.教法. 2015(05)
[5]“是什么”重要,還是“干什么”重要?[J]. 李旭山. 語文教學通訊. 2015(08)
[6]中國傳統(tǒng)課程特點芻議[J]. 杜成憲.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5(01)
[7]核心素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J]. 施久銘. 人民教育. 2014(10)
[8]高校國學教育的文化使命[J]. 付以瓊. 大家. 2011(19)
[9]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J]. 娜拉,宋仕平.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1)
[10]德育現(xiàn)代化探微[J]. 楊尊偉. 教育科學研究. 2004(03)
本文編號:3603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0393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