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詩錄》研究 ——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15:39
明洪武二十五年,中山王察度請求派遣王子日孜每、闊八馬及仁悅慈、寨官之子盧尾段賀志來華入國子監(jiān)學習。自此琉球每遇新王冊封,即會請求派遣官生來華留學,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些來華留學的官生取得了較高的漢文成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漢詩,成為我國古代漢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國先后有不少學者撰文爬梳琉球漢文學。黃裔前后撰寫了《琉球漢詩——中國詩歌移植的碩果》《琉球漢詩再探》《三探琉球漢詩》《四探琉球漢詩》《五探琉球漢詩》《六探琉球漢詩》等多篇論文,對琉球漢詩作家作品概貌、形式、內(nèi)容與詩歌移植的特點做了宏觀概述,且對琉球漢詩詩人結(jié)構(gòu)和漢詩創(chuàng)作歷程做了論述;毛翰也對“琉球漢詩”做了相對細致的研究,發(fā)表論文《琉球彈丸綴閩海,得此可補東南荒—琉球漢詩概述》《欲寄相思淚,不知何處流——琉球漢詩概述(2)》,論述了程順則、蔡鐸、曾益、蔡大鼎、林世功等人的詩作;郭丹的《論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tǒng)》一文主要從詩歌的內(nèi)容、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詩律等方面探討了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tǒng);陳?翟谡撐摹吨袊瞬豢刹恢赖囊欢挝膶W史——琉球漢文學概述》中把琉球漢文學分為早期、中期、黃金時代和晚期四個階段,對每個階段的代表詩人、詩歌...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琉球詩錄》的詩人概況與總體面貌
1.1 《琉球詩錄》的詩人概況
1.1.1 久米后裔詩人概況
1.1.2 首里貴族詩人概況
1.2 《琉球詩錄》的總體面貌
1.2.1 《琉球詩錄》的面貌
1.2.2 《琉球詩錄》與《琉球詩課》
2 《琉球詩錄》中詩歌的創(chuàng)作過程與編纂原則
2.1 創(chuàng)作過程
2.1.1 琉球入閩途中詩作
2.1.2 由閩入京路線
2.1.3 由閩入京途中詩作
2.1.4 入京后的詩作
2.2 編纂原則
3 《琉球詩錄》的基本內(nèi)容
3.1 共獻千觴椒柏酒,車書一統(tǒng)被恩榮
3.2 新晴出曠野,尋勝將焉之
3.3 忠孝本性真,何必光青史
3.3.1 儒家傳統(tǒng)的貞、節(jié)、忠、孝
3.3.2 名士高風亮節(jié)
3.3.3 英雄事跡
3.4 昔日師門絳帳中,執(zhí)經(jīng)幾載坐春風
3.5 所思卻在蒹葭外,獨起推窗望斗牛
4 《琉球詩錄》的主要藝術(shù)成就
4.1 多種抒情方式
4.1.1 聞聲起情
4.1.2 登高懷遠
4.1.3 因物生情
4.1.4 即事達情
4.2 主要意象
4.2.1 離別類意象
4.2.2 華麗宏大類意象
4.2.3 風景類意象
4.3 對古典詩句、典故的化用
4.3.1 詩句的化用
4.3.2 對典故的化用
5 《琉球詩錄》主要成就的原因分析
5.1 琉球國內(nèi)的漢文化學習
5.1.1 久米三十六姓后裔的家學傳統(tǒng)
5.1.2 首里國學教育
5.1.3 官話的推廣
5.2 北京國子監(jiān)的漢文化學習
5.2.1 官生的優(yōu)厚待遇
5.2.2 書籍、教規(guī)
5.2.3 教師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時期琉球國的漢語教育[J]. 羅小東,瀨戶口律子.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1)
[2]明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考述[J]. 謝必震.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1(01)
碩士論文
[1]清代琉球來華留學生之研究[D]. 林少駿.福建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0365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琉球詩錄》的詩人概況與總體面貌
1.1 《琉球詩錄》的詩人概況
1.1.1 久米后裔詩人概況
1.1.2 首里貴族詩人概況
1.2 《琉球詩錄》的總體面貌
1.2.1 《琉球詩錄》的面貌
1.2.2 《琉球詩錄》與《琉球詩課》
2 《琉球詩錄》中詩歌的創(chuàng)作過程與編纂原則
2.1 創(chuàng)作過程
2.1.1 琉球入閩途中詩作
2.1.2 由閩入京路線
2.1.3 由閩入京途中詩作
2.1.4 入京后的詩作
2.2 編纂原則
3 《琉球詩錄》的基本內(nèi)容
3.1 共獻千觴椒柏酒,車書一統(tǒng)被恩榮
3.2 新晴出曠野,尋勝將焉之
3.3 忠孝本性真,何必光青史
3.3.1 儒家傳統(tǒng)的貞、節(jié)、忠、孝
3.3.2 名士高風亮節(jié)
3.3.3 英雄事跡
3.4 昔日師門絳帳中,執(zhí)經(jīng)幾載坐春風
3.5 所思卻在蒹葭外,獨起推窗望斗牛
4 《琉球詩錄》的主要藝術(shù)成就
4.1 多種抒情方式
4.1.1 聞聲起情
4.1.2 登高懷遠
4.1.3 因物生情
4.1.4 即事達情
4.2 主要意象
4.2.1 離別類意象
4.2.2 華麗宏大類意象
4.2.3 風景類意象
4.3 對古典詩句、典故的化用
4.3.1 詩句的化用
4.3.2 對典故的化用
5 《琉球詩錄》主要成就的原因分析
5.1 琉球國內(nèi)的漢文化學習
5.1.1 久米三十六姓后裔的家學傳統(tǒng)
5.1.2 首里國學教育
5.1.3 官話的推廣
5.2 北京國子監(jiān)的漢文化學習
5.2.1 官生的優(yōu)厚待遇
5.2.2 書籍、教規(guī)
5.2.3 教師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明清時期琉球國的漢語教育[J]. 羅小東,瀨戶口律子.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1)
[2]明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考述[J]. 謝必震.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1(01)
碩士論文
[1]清代琉球來華留學生之研究[D]. 林少駿.福建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0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47036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