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情·傳承——從《同一課堂》看文化教育類真人秀的對話場域構(gòu)建
發(fā)布時間:2021-03-31 18:49
<正>當今社會兒童與成人的界限正逐漸模糊,兒童過早接觸成人世界,這直接導致童心浮躁,成人與兒童溝通異化。探索如何與成人化的兒童相處,是眾多電視綜藝節(jié)目內(nèi)容創(chuàng)新的來源,也是現(xiàn)實教學實踐中一直探討的課題!锻徽n堂》節(jié)目從教育、情感和文化三重維度展現(xiàn)童心之真、人性之善和文化之美,創(chuàng)造出兒童與成人的多重交流空間,構(gòu)建有別于現(xiàn)實教學的視聽教學場域,帶領(lǐng)觀眾回歸初心、守望經(jīng)典,是兒童與成人良性互動的創(chuàng)新嘗試。本文基于電視媒體的文化擔當,借助社會學的"場域理論",充分解讀文化教育類節(jié)目如何制造兩代人電視對話的新場域,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體驗教學構(gòu)建創(chuàng)意課堂
(一)多樣化的戶外教學拓寬兒童視野
(二)戲劇化的表演互動打破溝通屏障
二、情感——平等對話呼喚情感共鳴
(一)以文共情放大個人情感
(二)以景喚情激發(fā)自然心靈
(三)以人傳情填補情感缺失
三、文化——薪火相傳共筑文化愿景
(一)兩代人文化基因的血脈相承
(二)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精神傳承
四、《同一課堂》關(guān)于兩代人電視溝通的啟示
(一)真——堅持文化傳承回歸教育本真
(二)人——轉(zhuǎn)換主體身份解決溝通異化
(三)秀——打造可視教育提升娛樂品質(zhì)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民族教育文化場域的現(xiàn)實境遇與構(gòu)建路徑——基于布爾迪厄社會學理論的視角[J]. 戴妍,陳佳薇.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2]儀式場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探究——基于“場域—慣習”理論的分析[J]. 苗瑞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18(03)
[3]文化自覺與文化傳承[J]. 張繼梅. 齊魯學刊. 2013(04)
[4]淺議電視情感傳播的雙重功能[J]. 崔莉.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2(09)
[5]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視閾下的教師話語建構(gòu)[J]. 牛海彬,曲鐵華. 外國教育研究. 2010(05)
[6]論教育場域[J]. 劉生全.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6(01)
本文編號:3111907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體驗教學構(gòu)建創(chuàng)意課堂
(一)多樣化的戶外教學拓寬兒童視野
(二)戲劇化的表演互動打破溝通屏障
二、情感——平等對話呼喚情感共鳴
(一)以文共情放大個人情感
(二)以景喚情激發(fā)自然心靈
(三)以人傳情填補情感缺失
三、文化——薪火相傳共筑文化愿景
(一)兩代人文化基因的血脈相承
(二)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精神傳承
四、《同一課堂》關(guān)于兩代人電視溝通的啟示
(一)真——堅持文化傳承回歸教育本真
(二)人——轉(zhuǎn)換主體身份解決溝通異化
(三)秀——打造可視教育提升娛樂品質(zhì)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民族教育文化場域的現(xiàn)實境遇與構(gòu)建路徑——基于布爾迪厄社會學理論的視角[J]. 戴妍,陳佳薇.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2]儀式場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探究——基于“場域—慣習”理論的分析[J]. 苗瑞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18(03)
[3]文化自覺與文化傳承[J]. 張繼梅. 齊魯學刊. 2013(04)
[4]淺議電視情感傳播的雙重功能[J]. 崔莉.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2(09)
[5]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視閾下的教師話語建構(gòu)[J]. 牛海彬,曲鐵華. 外國教育研究. 2010(05)
[6]論教育場域[J]. 劉生全.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6(01)
本文編號:3111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1190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