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是其語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葉圣陶曾經(jīng)從課程、教材、教學的角度對“讀整本書”進行論述。在葉圣陶看來,語文課程需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訓(xùn)練,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字的素養(yǎng)。葉圣陶認為“讀整本書”是實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根本途徑。葉圣陶認為中學語文教科書應(yīng)該采用整本書或者以整本書為主體。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引領(lǐng)學生“讀整本書”,獲得語文能力,養(yǎng)成學習習慣。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并不是憑空生成的,是在繼承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的。梁啟超的《國學入門要目》,為當時的學生提供了可供閱讀的書目。胡適對國學書目做了調(diào)整,推薦了一部分書,后來對書目又進行了修訂。梁啟超和胡適從文言閱讀的角度提供“讀整本書”的書目。何仲英、林軼西等人以“白話小說”作為語文教科書的討論,為“讀整本書”思想奠定了直接的基礎(chǔ)。夏N尊幾乎和葉圣陶同時關(guān)注到“讀整本書”,并且在多篇文章中對閱讀什么、怎樣閱讀等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與葉圣陶合編《精讀指導(dǎo)舉隅》《略讀指導(dǎo)舉隅》的朱自清并不贊同以整本書作為教科書的觀點,朱自清認為編得好的“選本”仍然是學習語文的主要教材。余冠英則針對葉圣陶發(fā)表的文章進行了直接反駁,認為教材是整本書還是單篇文章沒有多大關(guān)系,以整本書為教材和以整本書為課外讀物沒有分別。浦江清等人對“讀整本書”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形成和完善,與傳統(tǒng)語文教育是分不開的。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在語文教育領(lǐng)域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比起葉圣陶的其他語文教育思想要弱得多。在課程建設(shè)領(lǐng)域,1949年前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讀整本書”是比較關(guān)注的。1949年后的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較少提及,直到2001年的語文課程標準出臺。在教材建設(shè)領(lǐng)域,沒有建立以整本書為主體的教科書體系,整本書仍然是課外讀物。在語文教學領(lǐng)域,因為沒有以整本書為主體的教科書,所以很多教師并不注重讓學生“讀整本書”。在研究領(lǐng)域,1981年顧黃初呼吁研究界注意葉圣陶的“讀整本書”思想,但是應(yīng)者寥寥!白x整本書”思想在語文教育領(lǐng)域的影響遠沒有達到應(yīng)該達到的程度。隨著對傳統(tǒng)教育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隨著國外閱讀思想和閱讀方式的引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閱讀。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應(yīng)該是學校語文教育的應(yīng)有責任。可以按照學生年齡特點,可以按照讀物特點,可以按照閱讀本身的規(guī)律進行閱讀指導(dǎo)。通過對閱讀效果和閱讀指導(dǎo)過程的評價使“讀整本書”更加富有實效。當然,還要處理好“讀整本書”與教科書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最好是能夠建立一個“以整本書為主體”的語文教科書序列,這也是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核心所在。 對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進行研究,就是吸收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讀整本書”意義重大,引領(lǐng)學生“讀整本書”是建設(shè)語文課程,實施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
【關(guān)鍵詞】:葉圣陶 讀整本書 思想 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633.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論11-12
- 第1章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辨析12-34
- 1.1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體系12-28
- 1.1.1 課程建設(shè)的構(gòu)想12-19
- 1.1.1.1 新學制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13-16
- 1.1.1.2 《六年一貫制中學國文課程標準》和《中學語文科課程標準(草稿)16-19
- 1.1.2 教材編寫的主張19-23
- 1.1.2.1 《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中的描述19-21
- 1.1.2.2 對此描述的評價21-23
- 1.1.3 教學實踐的推廣23-28
- 1.1.3.1 “讀整本書”是閱讀教學的需要23-25
- 1.1.3.2 “讀整本書”需要指導(dǎo)25-27
- 1.1.3.3 整本書的來源27-28
- 1.2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內(nèi)涵28-34
- 1.2.1 “整本書”的概念還原28-32
- 1.2.1.1 “整本書”和“古書”28-30
- 1.2.1.2 “整本書”和“文學名著”30-31
- 1.2.1.3 “整本書”和“經(jīng)典”31-32
- 1.2.2 “讀整本書”與“閱讀”的關(guān)系32-34
- 1.2.2.1 “讀整本書”與“精讀”32
- 1.2.2.2 “讀整本書”與“略讀”32-33
- 1.2.2.3 “讀整本書”與“課外閱讀”33-34
- 第2章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探源34-56
- 2.1 “讀整本書”與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關(guān)系34-40
- 2.1.1 古代語文教育的課程、教材與教學34-36
- 2.1.1.1 古代語文教育的課程34
- 2.1.1.2 古代語文教育的教材34-36
- 2.1.1.3 古代語文教育的教學36
- 2.1.2 近代語文教育的課程、教材與教學(1923 年前)36-40
- 2.1.2.1 近代語文教育的課程36-38
- 2.1.2.2 近代語文教育的教材38-39
- 2.1.2.3 近代語文教育的教學39-40
- 2.2 近代著名人士對“讀整本書”的影響40-47
- 2.2.1 梁啟超40-41
- 2.2.2 胡適41-43
- 2.2.3 何仲英43-44
- 2.2.4 林軼西44-47
- 2.3 葉圣陶身邊人對“讀整本書”的看法47-56
- 2.3.1 夏N尊48-49
- 2.3.1.1 對當時閱讀情況的認識48
- 2.3.1.2 選擇圖書的原則48-49
- 2.3.1.3 如何進行閱讀49
- 2.3.2 朱自清49-52
- 2.3.3 余冠英52-53
- 2.3.3.1 對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而言53
- 2.3.3.2 對養(yǎng)成讀書習慣而言53
- 2.3.4 浦江清、王季思、郭繩武53-56
- 第3章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在語文教育領(lǐng)域的影響56-76
- 3.1 近百年來,大陸地區(qū)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對“讀整本書”的描述56-65
- 3.1.1 建國前,,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描述(1923—1949)56-59
- 3.1.1.1 建國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56-58
- 3.1.1.2 建國前中學語文課程標準58-59
- 3.1.2 建國后,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的描述(1949-2000)59-62
- 3.1.2.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59-60
- 3.1.2.2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60-62
- 3.1.3 現(xiàn)行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讀整本書”的描述62-65
- 3.1.3.1 《九年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描述62-63
- 3.1.3.2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描述63-65
- 3.2 近百年來,大陸地區(qū)語文教科書對“讀整本書”的表現(xiàn)65-68
- 3.2.1 從葉圣陶早期編選的語文教材看“讀整本書”66-67
- 3.2.2 從建國后編寫的語文教科書看“讀整本書”67-68
- 3.3 語文教學對“讀整本書”的反映68-70
- 3.4 研究領(lǐng)域?qū)Α白x整本書”的認識70-76
- 3.4.1 顧黃初的研究71-73
- 3.4.1.1 對“讀整本書”思想進行了檢索71-72
- 3.4.1.2 對“讀整本書”的意義進行了概括72
- 3.4.1.3 對“讀整本書”思想進行了界定72
- 3.4.1.4 對“讀整本書”的方法和閱讀范圍進行了明確72
- 3.4.1.5 提出了“讀整本書”的課程意義和教材意義72-73
- 3.4.2 董菊初的研究73
- 3.4.3 鄭宇的研究73-76
- 3.4.3.1 人教版實驗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的做法74
- 3.4.3.2 小學階段教師指導(dǎo)“讀整本書”的建議74-76
- 第4章 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的實踐探索——小學階段的“讀整本書”76-89
- 4.1 整本書的選擇77-79
- 4.1.1 葉圣陶的整本書選擇的原則77-78
- 4.1.1.1 總體原則77
- 4.1.1.2 具體原則77-78
- 4.1.2 現(xiàn)行圖書的選擇原則78-79
- 4.1.3 整本書的數(shù)量選擇79
- 4.2 “讀整本書”的指導(dǎo)79-82
- 4.2.1 按照學生年齡特點指導(dǎo)79-80
- 4.2.2 按照讀物特點指導(dǎo)80-81
- 4.2.3 按照閱讀本身的規(guī)律指導(dǎo)81-82
- 4.3 “讀整本書”的評價82-85
- 4.3.1 對閱讀結(jié)果的評價82-83
- 4.3.1.1 考查閱讀的速度82-83
- 4.3.1.2 班級討論中看閱讀深度83
- 4.3.1.3 查閱資料,了解閱讀的真實情況83
- 4.3.2 對閱讀指導(dǎo)過程的評價83-85
- 4.3.2.1 體驗閱讀的樂趣83-84
- 4.3.2.2 達到閱讀的高度84-85
- 4.3.2.3 開拓閱讀的空間85
- 4.4 討論85-89
- 4.4.1 “讀整本書”與課本教學85-86
- 4.4.2 “讀整本書”與網(wǎng)絡(luò)閱讀86
- 4.4.3 “讀整本書”與自由閱讀86-87
- 4.4.4 “讀整本書”的條件范圍87
- 4.4.5 “讀整本書”的序列構(gòu)建87-89
- 結(jié)語89-91
- 參考文獻91-93
- 致謝93-94
- 后記94-9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葉圣陶:為人生的教育[J];基礎(chǔ)教育;2006年02期
2 康健;; 葉圣陶寫日記[J];青少年日記;2002年13期
3 ;葉圣陶,一家四代寫日記[J];青少年日記(小學生版);2010年01期
4 張琦;;葉圣陶小說中的女性命運[J];學語文;2011年03期
5 洪峻;;別有幽愁暗恨生——葉圣陶散文《沒有秋蟲的地方》賞析[J];青蘋果;2006年07期
6 陳光宇;;陶行知與葉圣陶[J];生活教育;2011年17期
7 沈金江;顧小兵;;基于葉圣陶課程思想的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研究[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8 沈雨萱;;仙瀑洞游記[J];作文世界;2011年Z1期
9 葉圣陶;豐子愷;;開明國語課本[J];教育;2011年19期
10 孫伊莉;;誤解葉圣陶是“純工具論者”的幾種原因探析[J];文教資料;2011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沛鶴;;試論葉圣陶關(guān)于“誠于中而形于外”的道德禮儀觀——學習葉圣陶先生關(guān)于道德與禮儀的教育思想[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杜桂林;;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崇高道德修養(yǎng)和關(guān)于“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教育思想[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前言[A];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江蘇省葉圣陶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方周明;;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葉圣陶先生有關(guān)理論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A];葉圣陶語文教學思想暨教育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王東生;;葉圣陶民主教育思想與當今教育改革[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許陸生;郭尚銀;;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教育思想淺議[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張洪鳴;;以葉圣陶德育思想為指導(dǎo) 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研究[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良璜;;德育建設(shè)的成套做法[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孫建新;;葉圣陶“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理論及運用[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於遒;;良知倫理視野下的葉圣陶教育倫理觀及其當代意義[A];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江蘇省葉圣陶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梁杰;葉圣陶等人共同催生“教師節(ji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胡嶸;《葉圣陶在u*直》:青春愛情為殼,勵志為核[N];中國電影報;2005年
3 朱永新;感受葉圣陶先生[N];光明日報;2004年
4 江蘇蘇州市第一中學 楊斌;葉圣陶:教育不是“教書”[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靳中征 希望出版社;葉圣陶、葉至善編輯思想探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6 武潔;“今年種什么”該問誰[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7 徐家良;葉圣陶的晚年生活[N];中國檔案報;2003年
8 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 協(xié)會會長 海飛;中國少年兒童報刊第二屆“葉圣陶獎”獲獎?wù)唢L采[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9 浙江麗水學院人文學院 徐龍年;既要悉心護攜又會適時放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徐龍年;好習慣 比什么高學歷都重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哲英;清末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觀念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歐陽芬;葉圣陶:在文學與教育之間[D];蘇州大學;2010年
3 林喜杰;群體性解讀與想象[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韓永勝;中國現(xiàn)代教育小說概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程稀;夏N尊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史成明;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煒煒;老舍與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魏小娜;語文科真實寫作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耿紅衛(wèi);科學主義視野下的中國近現(xiàn)代語文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耀紅;演變與反思:百年中小學文學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懷源;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黃文貴;論葉圣陶教育理論的科學觀和人文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代宇輝;打開另一扇門——論葉圣陶小說中的現(xiàn)代主義因素[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于春生;葉圣陶主編《小說月報》的編輯實踐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4年
5 范曉暉;葉圣陶寫作教學觀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賀芹;葉圣陶文學閱讀觀的當代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彭露;試論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民族特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左明霞;葉圣陶閱讀教學思想之今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瑞霞;試論葉圣陶語文教學思想的“前瞻性”[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紅順;中國現(xiàn)當代語文教育的拓荒與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8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6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