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大師們的傾向性——針對杜甫與其他詩人的“比試”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u Fu and Li Bai, Wang Wei, Huang Tingjian and Zhou Bangyan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Focus on the contemporary master Liang Qichao, why there are different tendencies and "stand".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value orientation and so on.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author sums up the theory of "three changes of soul" (camel, lion, naked son).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xué)
【分類號】:I206.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蕊;;淺析杜詩中的浪漫主義精神[J];中州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11年03期
2 邢世文;;杜詩異文考釋[J];青年文學(xué)家;2011年15期
3 于麗艷;;論杜詩語言的俗俚色彩[J];北方文學(xué)(下半月);2010年03期
4 張佳;;杜詩仇注表微(上)[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11年03期
5 杜太廷;;杜詩對《世說新語》的精神傳承與超越[J];傳奇.傳記文學(xué)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6 李新;;論金庸《神雕俠侶》對于杜詩的接受[J];杜甫研究學(xué)刊;2011年03期
7 肖振宇;;論浦起龍《讀杜心解》對杜甫詩歌的鑒賞[J];云夢學(xué)刊;2011年04期
8 張廣林;段宗社;;葉燮《原詩》所舉杜詩四例疏解[J];安康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4期
9 李新;盧萌;;詩圣、曲圣,異曲同工——杜詩、關(guān)劇之思想藝術(shù)比較[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11年03期
10 莫礪鋒;;關(guān)于《哀江頭》的歧解[J];文史知識;2011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房日晰;;李詩影響不及杜詩之原因探討[A];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2 邱瑰華;;從《五七言今體詩鈔》看姚鼐的杜詩選評[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曾憲祝;;評《才子杜詩解》——兼論明末清初“異端”文學(xué)的新發(fā)展[A];水滸爭鳴(第五輯)[C];1987年
4 畢寶魁;;遼海講壇第十六講 杜甫為何被稱為“詩圣”和“詩史”[A];遼寧省社會科學(xué)普及系列叢書4——遼海講壇·第二輯(文學(xué)卷)[C];2008年
5 何紅艷;;漢譯佛典與杜詩語匯[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6 謝保成;;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演變審視“李杜并稱”與“揚(yáng)杜抑李”兩種文化思潮——兼論郭沫若的李杜研究[A];郭沫若與二十世紀(jì)中國文化[C];2000年
7 房日晰;;李杜詩反映現(xiàn)實(shí)之比較[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閱讀和替代閱讀[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何念龍;;“仙”、“圣”之別——李白杜甫文化類型比較[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郁賢皓;;李白生平研究綜述[A];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10條
1 賀海;巍巍夔門留杜詩[N];人民日報(bào)海外版;2003年
2 葛曉音;析杜詩中“不可名言之理”[N];光明日報(bào);2002年
3 馮淑然;杜詩注本整理新成果[N];光明日報(bào);2005年
4 林繼中;杜詩的直覺性與原始性[N];光明日報(bào);2002年
5 房日晰;略論杜詩的浪漫主義特質(zhì)[N];光明日報(bào);2002年
6 崔向東;與詩圣心與心的交流[N];中華讀書報(bào);2002年
7 本報(bào)記者 趙潤琴;讀懂離騷 讓愛崇高[N];天津日報(bào);2005年
8 孫洵;續(xù)解杜甫論書詩[N];中國藝術(shù)報(bào);2004年
9 眉睫;談《廢名講詩》的選編[N];中華讀書報(bào);2008年
10 馬斗全;讀詩與談詩[N];中華讀書報(bào);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紅麗;宋人唐詩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2 安末淑;杜甫詩和韓國朝鮮時代詩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3 徐美秋;紀(jì)昀評點(diǎn)詩歌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4 張曉青;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季節(jié)表現(xiàn)[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胡紹文;杜詩動詞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6 趙永源;遺山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甘玲;中國古代詩學(xué)和語言學(xué)[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8 魯克兵;杜甫與佛教關(guān)系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7年
9 劉京臣;盛唐中唐詩對宋詞影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梁桂芳;杜甫與宋代文化[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麗娜;杜詩的唐末接受[D];河北大學(xué);2009年
2 萬德凱;杜詩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學(xué);2000年
3 鄒小瑾;日本奿妐娭杜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郭月蓮;老成:杜詩風(fēng)格與宋代詩學(xué)的“視界融合”[D];暨南大學(xué);2004年
5 裴宏江;杜甫詩歌“頓挫”藝術(shù)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王世海;杜詩詩史說研究(古代篇)[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5年
7 張會;杜詩虛字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09年
8 張小琴;《唐人選唐詩》(十種)選、闕杜詩情況分析[D];廈門大學(xué);2007年
9 方慧穎;杜詩詩法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10 張華;安史之亂中李、杜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202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20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