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湯用彤佛學研究的特色
[Abstract]:Tang Yong-tong is one of the famous maste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China. His research on Chinese Buddhism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Buddhist literature,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Buddhist history; Buddhism is considered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in the whole Chines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he studies it with a state of mind of sympathetic, tacit and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Thes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Yong-tong 's Buddhist studies.
【作者單位】:
【分類號】:B9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012年度《法音》雜志征訂啟事[J];法音;2011年08期
2 ;2012年度《法音》雜志征訂啟事[J];法音;2011年09期
3 釋法平;;第五屆“禪悅行”夏令營在南華禪寺舉行[J];法音;2011年08期
4 劉泳斯;張雪松;;魏晉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略論方立天先生在中國佛學研究中的學術貢獻[J];邯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李湘豫;梁留科;;佛教史料數字化的運用與展望[J];中國宗教;2011年06期
6 學誠;;學術宗教新結合 中華文化奏華章——在“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龍泉基地”揭牌儀式上的講話[J];法音;2011年09期
7 劉樦;;釋寶唱著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3期
8 袁仕萍;;法汰晉土弘法時間稽疑[J];蘭臺世界;2011年13期
9 宇恒偉;李利安;;兩晉南北朝佛教的民間化[J];五臺山研究;2011年02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錫旦;;大休其人 無休之功[A];紀念大休上人誕辰一百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季羨林;;鳩摩羅什時代及其前后龜茲和焉耆兩地的佛教信仰[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3 季羨林;;佛教傳入龜茲和焉耆的道路和時間[A];龜茲學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耿敬;;中國近代佛教教育的興起和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李四龍;;論歐美佛教研究的方法論困境[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賴品超;;文化全球化與中國佛教對現代科學及基督宗教的回應[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化群;;關于法稱的《正理滴論》[A];因明研究[C];1990年
8 吳相洲;;永明體的產生與佛經轉讀關系再探討[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方蘭;;法尊法師思想主要特征與價值[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梅良勇;張賢華;;呂p《因明綱要》研究[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馬雋;遼大永惺佛學研究中心研修學苑落戶朝陽[N];朝陽日報;2010年
2 高山杉;漢藏佛學重新溝通的第一步[N];東方早報;2010年
3 樓宇烈 北京大學宗教所所長;印順法師——當代佛學研究第一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高山杉;佛化西行新記[N];東方早報;2010年
5 浙江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 釋怡藏;方立天佛學研究對佛教界的啟發(fā)[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吳艷;佛教論壇與佛學研究[N];中國民族報;2006年
7 麻天祥 孫勁松;佛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漢舉行[N];中國民族報;2006年
8 馬亮 敖祥菲;湯一介:網絡時代也需要《儒藏》[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6年
9 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 黃誠;佛學思想與社會思潮這樣交織[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10 張廣艷;我國首個漢藏佛學研究中心成立[N];中國民族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崗措;《大唐西域記》藏譯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宋躍華;佛學與企業(yè)管理[D];四川大學;2006年
3 于海波;清代凈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姜濤;后秦佛教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雍琦;講學以刻經[D];復旦大學;2010年
6 阮氏玉華;越南語佛教詞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阮氏玉華;越南語佛教詞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孔祥玲;“菩薩唯識觀行”的研究——以《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為范圍[D];四川大學;2004年
9 唐忠毛;現代性視閾中的佛教本覺思想批判與論爭[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彭肜;中國佛教藝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全召軍;任繼愈的佛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曹三尚;居士佛教倫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原春燕;佛教調心理論與心理健康[D];山東大學;2009年
4 馬彥虹;佛家道德教育思想初探[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許佳;當代佛教傳播路徑探析[D];安徽大學;2011年
6 金鋒;佛教“自度度他”的內在超越性及其現世意義[D];貴州大學;2007年
7 王小明;楊文會與中國佛教近代化探析[D];湖南大學;2007年
8 楊浩;中國近現代俱舍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嚴珂;梁啟超佛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魯海軍;志磐<佛祖統(tǒng)紀>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342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3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