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語文教材改進和補充《國學》專門教材的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8-06-30 00:02
本文選題:語文教材 + 國學教材; 參考:《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摘要】: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和理解祖國語文”,培養(yǎng)學生讀寫聽說各方面能力。作為實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載體,語文教材是師生課堂教學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資源。通過不同教材的對比和研究,我們可以更好的掌握教材特性,完善教材功能,推進教材改革。 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訂后的第二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語文》和臺灣翰林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后出版的《高中國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和《國學概要》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比兩地語文教材,探討臺灣語文教材的可借鑒之處,以期推動大陸語文教材編寫改革,促進海峽兩岸語文教學和教材交流。 通過臺灣高中《國文》教材和大陸《語文》教材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兩者在編排體例、選文系統(tǒng)、作業(yè)系統(tǒng)等方面各有千秋,都有值得對方借鑒和學習之處。大陸新課改以后,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新定位中,大力加強國學內(nèi)容成為中小學語文改革的一個傾向,國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國學不僅傳承著優(yōu)秀民族精神的豐富底蘊,還包孕著悠長中華文化的璀璨精華。對高中生而言,國學教育可悟人生,樹理想,導言行,啟智慧,塑品德,健身心,促成人。因而筆者提出高中專門《國學教材》的編寫構想,以期借鑒臺灣語文教材優(yōu)點,改進大陸現(xiàn)有高中《語文》教材,并補充《國學》專門教材,探索多元開放、科學發(fā)展的語文教材建設之路。 緒論部分,對廣義和狹義的語文教材和國學教材進行了闡釋,界定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論文中的語文或國文教材,都是專指的語文教材,即語文教科書。并對近年來語文教材方面的研究和文獻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確定了分析項目和研究方法,奠定了研究的基石。 第二章對臺灣翰林版國文教科書進行整體觀照,分別介紹了《高中國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國學概要》的內(nèi)部結構、教材運用等,并對高中國文教師手冊及大陸引進的《國學基本教材》進行了簡介,從而對臺灣國學教材有一個整體的認知。臺灣高中語文教材,既有與大陸《語文》相似的《高中國文》,也有大陸沒有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和《國學概要》,教材在啟發(fā)學生汲取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同時,也十分注意將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相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第三章簡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語文》的四大內(nèi)容: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從編纂、文本、作業(yè)系統(tǒng)展開分析,比較優(yōu)缺點后,探討雙方值得彼此借鑒和學習之處,提出了大陸語文教材可“鼓勵教材多版本編寫,以供不同學校根據(jù)自身特色進行選擇”、“避免過于追求選文的文學性”、“為教師教學提供大量的教學材料”、“教材問題的設計,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和書本內(nèi)容的擴展”、“進一步豐富閱讀資料”、“豐富形式,增加趣味性”、“選文盡量擺脫政治說教的影響”、“單元設置可打破文學體裁、作品時代、作家國別、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等限制,根據(jù)原則的具體需要自由組合。同時也可以打破教材的舊有體例”、“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增加開放性”的觀點。 第四章從臺灣高中國文教材有而大陸高中語文教材沒有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國學概要》說開去,分別論述了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國學教育和國學教材的現(xiàn)狀,對高中實施國學教育和編寫專門《國學教材》展開了構想,提出閱讀本和課本分開編排,教材編寫內(nèi)容上“取精華,去糟粕”、編排上“以類分篇,主題為界”、輔助系統(tǒng)“簡練曉暢”、作業(yè)系統(tǒng)“緊扣主題,引導拓展”的觀點。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633.3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盧玲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遼寧農(nóng)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本文編號:2083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083949.html
教材專著